輸在起跑線上的德國孩子
文/任天軍(小學教育工作者)
早段時間,我去德國做短期小學教育培訓,住在一位留居德國的朋友家裏。朋友有一個8歲的兒子,十分活潑可愛。
可幾天下來,我有些疑惑了,因為小朋友每天都很輕鬆,玩耍的時間遠遠多於學習,更奇特的是,作為家長,朋友沒有像中國父母般不停地督促孩子學習。
朋友告訴我,兒子6歲時,他也曾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兒子一些東西。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師當場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德國是禁止學前教育的。孩子智力被過度開發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必須給孩子的大腦留下想象空間。過多的知識會使孩子的大腦變成計算機的硬盤,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會主動思考了。”
從此,朋友便照這樣教孩子,這樣一來自己很輕鬆,孩子也快樂,由於孩子經常參加實踐活動,獨立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在德國的這段時間,我發現,如果說非要進行“學前教育”的話,德國人的隻重視3個方麵: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許大聲說話等;孩子的動手能力;保護孩子的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至於學習,我想德國孩子在起跑線上,那是輸給中國孩子一大截的。
但有趣的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德國人(含移民美國、加拿大等國的德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將近總數的一半。換句話說,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一半的諾貝爾獎,而全球另外六十多億人口隻獲得了剩下的一半。這的確值得每一個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