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一 苗疆秘事(1 / 3)

說起苗疆,80後對它的記憶大抵會追溯到《仙劍奇俠傳》中的女媧一族又或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奇幻紛呈的蠱蟲描寫,90後多是在電影電視的特效製作中感受它的神秘。現在的交通那麼發達,想去苗族所在地旅遊也不是難事,有時候我也不禁好奇,在那些連綿不絕的大山通路之前,傳說中的瘴氣、煉蠱術、趕屍都是不是真的。

我上小學的時候,住在我樓上的一個鄰家姐姐長得特別漂亮,她家有電腦,我就老是找各種理由去她家玩《仙劍奇俠傳》,當時還是windows98係統,畫質渣渣,但是不得不說絕對是國產遊戲的良心之作。我那會兒上小學,不是很理解裏麵紛繁複雜的愛情故事,反倒是很癡迷那些蜀山劍法、女媧傳說和苗疆巫蠱。

漂亮姐姐的爸爸以前是侗族人,姓李,長期在湖南電業局工作,很少回家。李伯伯以前有個姓梁的好友,兩人七十年代一起上山下鄉過,據說在“十萬大山”裏呆過三五年,發表了不少文學作品。因為老是泡在她家,我也喜歡讀書,所以那李伯伯和梁伯伯以前發表的書刊我也就喜歡順便翻翻。我記得有幾本特別老舊,感覺字體像是純手寫的,還是用線裝訂的,封皮早就掉了,感覺隨便一翻整本書就會碎。索性那些書並不是很厚,而且言簡意賅,我看著看著總覺得有些上癮,我這個人臉皮厚,就問那姐姐借來了。

裏麵記載了很多故事,光怪陸離,全部是一些關於苗族的曆史、野史或者軼聞。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段關於清代一個消失了的苗寨的故事。那是李伯伯和梁伯伯合力寫的一本筆記,並未發表,可以看出有兩個人交互書寫的字體。

大概是說苗族所在一直在大山深處,每戶人家之間都隔著幾裏地,交通很不方便,來往又是山路,馬車牛車不到運送大量物品時是不會用的。苗寨吊腳樓為了防潮和衛生,會將牲口養在一樓,而苗族人一般居住在二樓以上。苗族人過年和漢族不同,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份,稱為苗年。那會兒苗族裏的鼓藏頭,會殺一隻最肥美的豬,把豬身上最好的肋骨肉送給苗寨中最尊貴的客人。鼓藏頭在苗族的地位極其尊崇,幾乎是漢族帝王和神仙的結合體,每年整個苗寨的耕種時節全部會根據鼓藏頭的指示來,苗族人信奉隻要跟著指示務農,他們這一年就會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最早並沒有苗寨這一說,苗族人在南方各地多有分布,隻有比較大型的聚居,卻沒有形成村寨。苗族、侗族、彝族等基本都是大雜居小聚居的形式。傳說苗族的幾個祖先有一次在山裏打獵,撿到了一隻奄奄一息的大狗,那狗非常忠心,感恩其中一個祖先的救命之恩,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卻不想有一次幾個人上山打獵,山上下了好大的雨,傍晚時一個黑影閃過,那狗就猛地離開了主人跑去追那黑影。

幾位祖先之後找了三天三夜都沒找到那隻狗,直到一個月後,其中一個祖先上山砍柴,路上見到渾身濕透的大狗滿身水草地往幾人家裏的方向跑,他當即喜出望外,卻不知這狗這些日子都住在哪裏?

其中一位祖先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他看出狗身上掛著的水草是浮萍——有浮萍的地方就有水源,就有肥沃的土壤。

那幾位祖先之後領著那狗不停地在林間穿梭,終於在一處山腳下找到了涓涓細流,幾人逆流而上,果不其然發現了一處隱匿在密林深處壯麗的瀑布。沿途的河道裏,正是那狗身上的浮萍。

之後住在大山周圍的苗民們一起搬遷,在清朝的時候一起搬到了瀑布下水流沿岸的山穀,形成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苗族聚居寨子。一直到新中國建立後,這個寨子一直存在。

李梁二人到了這個苗寨後,就受到苗族人們的熱情歡迎。

負責接待李梁二人的人家姓巴,或者姓別的,這裏我隻記得筆記裏那個家裏的大兒子叫巴圖。巴圖或許是一個名字的音譯,也或許是一個代號,因為筆記裏並沒有寫明,這裏就姑且認為他叫巴圖。巴圖人很熱心,皮膚是深麥色,嘴唇特別紅。他有一個過門兩年的妻子和一個十八歲的妹妹。妹妹叫瑤諾,是個淳樸羞澀的苗族女孩,頭上總是帶著一朵淺粉色的大花,光潔的臉頰永遠低垂泛紅。這裏的居民衣著普遍偏黑,衣服上袖口和肩部邊繡的花紋七彩纏繞,非常好看。

李梁二人初到苗寨的時候,巴圖一家對他們是很好的,村裏人也很熱情。但是漸漸的,他們發現巴圖的家人舉止有些的奇怪,似乎常常有人在夜裏上下家裏吊腳樓的竹製樓梯,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李梁二人當時年紀輕,又是初到山裏,對哪兒也不太熟悉,也不是很懂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因為覺得苗民淳樸,有一次他們采風的時候就問一戶人家為什麼半夜吊腳樓的樓梯會發出聲音,還開玩笑說是不是村子裏有什麼不幹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