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相告訴孩子
情感
作者:編譯/駱昌芹
家中著火
自從那天半夜從著火的家中逃出來之後,孩子們還不太明白發生的一切,但都有自己的猜測。後來我和丈夫決定讓他們去看看,那兒畢竟也是他們的家。我以為那也許會成為他們最痛苦的一天。
剛踏入那一片被大火熏得漆黑的殘垣斷壁時,我們大家都吃了一驚。路克和薩曼莎那時才分別四歲和三歲,還不懂事。可兩個大一點的孩子,九歲的凱文和七歲的加裏卻從一個屋子跑進另一個屋子,嘴裏嚷嚷著:“媽媽快看,冰箱化了”,“玻璃窗都碎了”。孩子們誰也沒有鬧著要他們的玩具或衣服。
我想親眼看一看損失的情況,讓他們明白玩具雖然失去了,但還會再有。然而,即使是最小的薩曼莎也沒有因為失去了她最心愛的娃娃而哭鬧。
朋友們對我們都很慷慨,孩子們沒多久就有了一大堆玩具。這件事使全家人都團結在一起。不能回家使孩子們很難受,但我們常常回去查看新家建設的進度,此外還拜訪朋友。所有的孩子都問我,會不會再著火。我無法向他們保證不會,但我對他們說,他們都表現得很好。他們懂得了財物失去了還會再有,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
寶寶是怎麼生出來的
2011年,我生格瑞姆的時候,吉蘭忽然對“弟弟是怎麼冒出來的”感到好奇。當時她才五歲,所以我沒有詳加解釋,隻說他是從我肚子裏出來的。幸好,她對這個回答也還算滿意。吉蘭八歲的時候,我覺得她應該對自己的身體有所了解了。所以雖然她沒有主動問我,我還是給她詳細解釋了什麼是月經以及一旦女孩子來了月經,就意味著她可以生小寶寶了。我還告訴她小寶寶是在夫妻相愛的時候製造出來的。吉蘭咯咯地樂了,我覺得再說下去她會感到不自在了,所以就此打住,好在我把意思都說清楚了。
我認為孩子們在小學畢業前就應該了解性的基本知識,他們應該在發育變化前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些家長把性教育推給學校,這是不妥的。我想,如果孩子們能夠和家長認真討論這個問題,他們就能順利而自信地度過青春期。
癌症
2010年,我剛發現自己身患癌症的時候,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小女兒露西才兩歲,還不懂事。我最擔心的是四歲的兒子愛德華。癌症對大人來說都不是容易接受的事情啊!
愛德華第一次到醫院看我的時候,隻知道我肚子不舒服。我渾身插滿了各種管子。他好奇地問輸血袋中裝的是不是黑加侖果汁,我隻好說是。我太累了。當時連我自己都還無法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厄運,又怎麼跟他解釋呢?
那時,愛德華最好的朋友的祖父因為得了癌症住院了。愛德華不停地自言自語:“癌症太可怕了,它會要人的命。”我聽了心裏一陣陣地發冷,我知道該馬上和他談談了。當我問他是否知道我得了癌症時,他隻是簡單地答了句知道,便又接著說“太可怕了”。我想讓他高興一點,就告訴他媽媽一點事都沒有。和他談著談著,我才吃驚地意識到,他知道很多關於癌症的事情。原來,他一直都在對我掩飾。
孩子對死亡是很敏感的。去年,孩子們的奶奶去世時,露西還不停地問這問那。最近,有一天她忽然問我是不是要死了。我告訴她人都要死的,但我現在還不會死。她指了指天說:“如果你要去天堂的話,我就拽住你的腳,把你拉下來。”
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可是又有誰會知道呢?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讓我的孩子為此擔驚受怕呢?我就這樣一天天地活下去。如果這意味著我得告訴我的孩子,我還不會死——那我就會這樣去做。
責編/宿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