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驟停,空山之間,幽香嫋嫋,林木花草,靈氣韻芸,鳥鳴爭逐,歡快自在,祥和悠然,曲折小徑,緩緩而行,雲卷霧繞,群山如畫,古鍾悠遠,沁人心脾,佛法雲雲,普渡普渡。
此山名曰‘輪回’,乃是萬佛古寺第一任住持所取,‘輪回’山腰之上便是萬佛古寺,此時鍾聲響起,各弟子均於佛堂之內,做早課。雖是十年一度的三仙會劍已在眼前,然萬佛古寺如今的住持了明禪師明曉佛家真理,所謂娑婆世界,莫非八苦,一切修習,當以唯心。盡管門下弟子總想去爭個高低,然由於了明的約束,這才有了凡,了因兩位高僧隻是帶領門下本善,本慈,本相三位弟子前去。因此此時萬佛古寺之內佛聲依舊。
待早課做完,眾弟子吃完早飯,各自修行的修行,工作的工作。
“方丈,今日過後,曆時五天的三仙會劍終於落下帷幕,了凡了因兩位師弟想必明日便會啟程回寺。”佛堂之內,四人背對佛像並排而坐,而方才說話之人便是坐在左手邊第二的了塵,乃是戒律院首座。
“嗯!距上次了因師弟傳來消息,九幽冥王殿又開始蠢蠢欲動了,不知本嗔,本癡兩位師侄可有什麼消息傳來?”說話的便是位於右手邊第二位了明禪師,隻見其瘦如枯柴,滿臉皺紋,然而一雙眼鏡卻如夜空明星一般,炯炯有神。
“回方丈師兄的話,還未有任何消息。”左手邊第一個人回道。
“此事幹係重大,魔教銷聲匿跡十多年,此番突現天下,想是會有所動作,了淨師弟可要多放些心思。”
“謹遵方丈法旨!”
“上次提到過太乙殿天符錄印一事,不知……”了明話音未落,隻聽一聲長嘯,驚動四野。四人起身走出佛堂外,向山下望去,隻見了凡背著一人,飛速而行,但見其背後之人不是本門弟子,四人均是不明所以。待了凡奔至萬佛古寺之時,卻並未停下,而是從側麵繼續向山頂而去。四人麵色一驚,竟是出得寺門,跟了上去。
山腰之上是萬佛古寺,而山頂之上,也是萬佛古寺,不過住著的,卻是萬佛古寺上一輩的高僧,此處隻有一座九層高的塔,觀其匾額,上書‘伏魔’二字。而塔周圍卻是許多小塔,有的一人來高,有的兩人來高,塔的周身金光熠熠,雖是白天,卻是剛下過雨,陰天裏比較明顯,倘若半晚,整個山頂自是一片光亮。倘若仔細觀看這些小塔,便會發現裏麵懸浮著一顆閃閃發光的足有拳頭大小的乳白色圓珠,據說這便是高僧圓寂後,身體火化時,幻化而成的舍利子。此地便是舍利塔林。而舍利塔林的中心便是伏魔塔。平常時候,此地自是異常安靜的,然而今天,卻似乎有些不同了。
如今,住在這舍利塔林的共有四位,其中一人便是了凡,而其餘三人便是了凡的三位師叔。而此時山上卻共有九人,於伏魔塔第一層內。
伏魔塔共分九層,第一層便是給看守伏魔塔之人準備的,至於其他樓層則是囚禁那些怨念極深的妖物。每日誦讀佛經,望能感化其內心,散去怨念。
看著躺在地上的陶逸飛,了凡向諸人行了禮,將那日九尾靈貓之事講了一遍。
“原來如此,此人雖是年幼,卻不惜自我犧牲,以度化他人得道,實在不易,此子與我佛門有緣,當且救治。”
“如此,便有勞三位師叔出手相救。陶師侄受傷極為嚴重,一是內傷所致,二是心神所致。兩者合一,若是以太乙道法救治,怕是無力回天,弟子自知佛法低微,不敢誤人性命,非得三位師叔以無量大藏心經救治不可。”了凡雙手合十說道,說完便是與了明幾人一起後退數步。
這三位長老乃是覺字輩神僧,覺生,覺苦,覺難。萬佛古寺本就有一種佛門功法,其名曰大日如來真經,此佛法便是了明禪師及其門下弟子修煉。倘若大日如來真經的修為達一品之境,方可如舍利塔林參悟無量大藏心經。若是以了明,了塵等人修為,這大日如來真經確已達一品之境。本可以進入舍利塔林,然則一來弟子太過年幼,佛法低微,心智不堅,倘若遇見重大事情發生,怕是力有不逮。二來這位了明禪師確是當事高人,雖心係天下事,卻也心無天下事,他以為人之一生精力有限,而佛法廣大,三千大小世界,確無心力一一明了,專研其一,便已足矣,精益求精,博而不雜。因此,了明禪師未進入山頂。然了明禪師幾位師弟見其不去,而寺中雜物頗多,需得相輔,便也未去。而如了塵,了淨二人便是竭盡所能,培養下一代弟子,望其早日能獨當一麵,而自己等人亦有時間參悟高深佛法。而幾位高僧之中要以了凡獨異,他以為佛法高低均是無意,一顆佛心足矣。而佛法既無高下,參與不參,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