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能夠打敗你的隻有你自己 (1)(1 / 3)

沒有人能夠幫助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拯救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改變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打敗你,隻有你自己;沒有人能夠戰勝你,隻有你自己。如果我們能正視自己,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認清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而不是悲觀失望,怨天尤人,自我沉淪,我們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能夠打敗你的隻有你自己

做人做事最重要在於一個心態,能夠打敗你的隻有你自己。不要太拿困難當回事兒,更不要老是自己嚇唬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克服心理負擔,擺正心態。一個無畏的前進者當記:事前不要怕,事後不能悔!記住,你自己才是人生路上最大的坎,邁過去,戰勝了自己,就是一片海闊天空。

人的一生中總會麵對或多或少的失敗,也許任何一次失敗,都會讓你懷疑自己、動搖理想,甚至放棄未來成功的可能,而最終失敗的原因不是別人打倒了你,而是你自己。一個人隻要永不言敗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他的夢想就終能實現。或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但若每個人都為了心中的目標永不言敗地奮鬥,他必然能取得自身價值意義上的成功。

而想要戰勝自己,往往比戰勝別人更困難,所以你需要更多的勇氣。人總是習慣於給自己找借口,當你試圖為自己辯解時,不要忘了,自己的心最難騙過。沒有人願意活在自己設下的陷阱中,那麼,從現在起,停止對自己說:“我放棄”,因為一旦自己放棄自己,別人就會放棄你。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你,隻有你能改變自己,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敗你,也隻有自己才會打敗自己。成功人士的顯著標誌,在於他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麵對人生,樂於接受工作上的挑戰和應付各種麻煩,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同樣一件事情,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壞事”,既可以是“幸運”,也可以是“倒黴”。到底如何看待,一般都取決於個人怎麼想、同什麼相比而言,而不在於實際發生的事情本身。

行為心理學研究證明,當你產生一種信念或心態後,通常會把它付諸行動,行動本身又會加強並助長這種信念。因此,你對事態抱什麼樣的觀念,就會給你的思想方法和行為舉止塗上什麼樣的顏色。換句話說,你心目中的現實是好是壞,都是由你自己設計和建造出來的。 如果你認定了事情在變得糟糕,你就有可能不知不覺中給自己營造出不愉快的環境。因為一旦你覺得厄運即將臨頭,你就會舉止失當,使預言真的應驗。反之,如果你很樂觀,言談都表現出奮發向上的精神,你自然會產生積極的想法。當你講的話同你的樂觀精神合拍共鳴,你就會驚奇地發現自己的行動也變得積極起來。

如果你相信今天會過得很好,而且明天會過得更好,你就會往好處去做,盡力地把日子過好。工作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有一個信念,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這時你會覺得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這樣想,並落實到行動中,想方設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會更強。反之,如果你看不到希望,總覺得未來沒什麼好期待的,人生就這樣了,那就難免陷入頹廢消沉的狀態,這樣的人工作和生活就很難有起色。

很早以前的美洲大陸上,曾經有一群印第安人被白人追趕,逃到了某個地方。此時他們的處境十分危險,逃難過程中食物消耗完了,而且無法補充。由於情況危急,部落麵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酋長決定把所有的族人召集起來談話。他說:“有些事我必須告知大家,我們的處境看起來很不妙,我這裏有一個好消息,也有一個壞消息。”族人中間立刻起了一陣騷動。酋長說:“首先我要告訴你們壞消息。”所有的人都緊張地站著,神色惶恐地等待著。他說:“除了水牛的飼料以外,我們已經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可吃了。”聽他這樣說,大家立刻亂成一團,發出“可怕啊”、“我們可怎麼辦”的聲音。這時候,有一個勇敢的人發問了:“那麼,您說的好消息又是什麼呢?”酋長回答:“那就是我們還存有很多的水牛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