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忽聞真相心下驚(1 / 2)

從謝左經曆的情況來看,外界的得知的消息,應該是將要處斬他們敬愛的嶽元帥,因此才會有蜂擁而至營救嶽飛的義軍出現。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押送隊伍早有迎接營救人員衝擊的準備,囚車裏埋伏著金國勇士,整件事肯定都是秦檜一手安排的陰謀。一開始謝左隻以為他的目的是剿殺這些心向嶽飛的“亂民”。但現在想想,似乎並不那麼簡單。

如果僅僅是為了剿殺義軍,不但甘冒勾結異國的風險,安排金國人入境,更是幾乎賠上了一整營精銳禁軍的性命。先不說值得與否,但從目的性角度來說,就不大說得通。

心向嶽飛的軍民,或者說充滿收複失地渴望的民眾,不誇張的說,恐怕用通國之念來形容也不為過。本就身處北方盼望回返家園的北人自不必說,就算是南方的大眾,不論是有親友喪生金人之手的悲痛,還是對入侵國土的侵略者的痛恨,都讓舉國上下萬眾一心,以擊敗金國、收複河山為念。在這種環境之下,剿殺數百義軍,有什麼意義?或者換個方式講,就憑秦檜一眾黨羽,他們殺得完嗎?

如此一想,再說目的隻是單純剿殺義軍,實在有些侮辱能在宋金兩國間數度進出而毫發無損的秦檜秦相公的智商。那麼秦檜還是安排了這麼一個局,還有什麼深意呢?

結合剛剛聽到的內容中,提到的“與逆賊勾結”,剩下的答案,也幾乎就呼之欲出了。

沒錯,秦檜等人其實早前根本就沒有處斬嶽飛的真憑實據,所謂的押解處斬,根本就是放出去的一個誘餌。這個餌本身,僅是套在武穆公脖子上的一根繩索;而吞餌的人,才是真正收緊繩索的關鍵所在!

秦檜等人一直以來所愁的,無非是沒有證據。王貴之流作為嶽飛的下屬,本身是沒有資格作為人證。至於張憲的所謂“謀逆信”,也隻是含糊其辭,根本沒法證明所謂謀反的罪名。因此盡管嶽飛被收監兩月有餘,卻遲遲無法定罪。殺不能殺,放不敢放,可把秦檜一眾愁白了頭。

故此,秦檜等人靈機一動,想到既然不能公開處斬,何不放出消息,散布謠言,就說嶽飛即將被押往風波亭處死,或可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如果消息放出後外界沒有反應,無非是重新聲明一番純屬謠傳,總歸情況沒有變化,也不會變得更壞。但如果真的有不知死活之人前來劫囚,那樂子可就大了!

一旦押運嶽飛的囚車被劫,且不論劫囚成功與否,至少“勾結亂匪、意圖劫囚”的罪名是跑不掉了。到時再稍稍誇大其詞,什麼劫囚者數千、皆是嶽飛部下等等,一來二去,謀反之名便全然坐實。到時再正式誅殺嶽飛,可謂名正言順,證據充分,實在是再完美不過的事情了!

好一條毒計!

想到這,謝左心中猛然一驚!事實已經發生,雖然自己命令曾南等人原地待命,但終究不過是把事發時間往後拖延一個半個時辰,始終無濟於事。對於罪證在手的秦檜等人來說,塵埃落定隻在須臾之間。現在就算不救嶽飛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