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衙門附近屬於府城的繁華所在,當然少不了酒樓。
在一座兩層高的酒樓雅間內,有幾個書生開著具有時代特色的party詩會。
一個身著儒衫麵有傲氣的年青秀才滿臉得意的對著窗外,一邊遠眺府前大道,一邊搖頭吟詩。
突然停了下來像發現了什麼,說道,“何兄,你來看一看,那剛從府衙走出,朝酒樓走來的生員是不是那東鄉張超?”
被喚作何兄的何秀才年歲相當。他站起身朝窗外望去,隻見卓然和黃大夫正朝著酒樓方向走來,看了個正著。
“李兄所見不假,確是那東鄉張超無誤,旁邊那個卻是本府的神醫黃大夫,他們兩人怎麼走到一起了。”何秀才奇道。
這位李秀才靜靜看著卓然兩人一邊交談一邊慢慢走近,招手讓書童過來,耳語了幾句。
就轉過身,笑著說道,諸位仁兄,我剛思得兩句,江寒水不流,魚過梅花影。如何?
何秀才搶先起來發言,略顯諂媚的讚揚道,
“點睛之筆呀,於嚴寒中透出生機,冷峻中透出禪意,神韻頓出,妙趣橫生,千古佳句呀,李兄大才。”
“何兄,千古佳句可不敢當,太過獎了,”,李秀才故作謙虛道。
眾人借著話題七嘴八舌討論起來,氣氛又活躍起來。
不過何秀才卻注意到李秀才有點心不在焉,他的書童不知什麼時候出去了。
卓然隨著黃大夫來到黃家,全宅共有前後兩進院落,外觀都是白牆、灰瓦,十分平淡。
外牆極少開窗,窗孔也很小。前院臨街房屋五間,中設門屋一間,門內小院兩側東西廂房各兩小間;後院是一座樓房,為堂屋與臥室所在。
兩院之間有一堵高而厚的牆相隔,顯然是為安全防衛的需要而設。
此宅用地緊湊,庭院狹小,是南直隸地區流行的小天井式住宅布局,與卓然家的布局相似。
黃大夫待卓然極厚,穿房過屋,妻子不避,還惡作劇的讓跟卓然差不多的兒子以晚輩的禮節給他行禮,搞得兩人極為尷尬,黃大夫卻哈哈大笑。
酒足飯飽後,黃大夫父子與卓然分賓主落座,繼續談論相關事項。
兩人事實上討論的差不多了,現在需要的是具體安排。
明朝的天花傳播非常廣,卓然是幼子,老太爺嚴密的保護,因此命大沒有得過天花。
黃大夫卻是少年時患過天花,僥幸得免。
但是他的子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先後生養了5個孩子,卻隻留住了一男一女,這可是明朝的名醫家庭,可見此時天花病毒的肆虐程度。
所以當卓然提出牛痘設想時,所以他才表現的那麼激動,這是切膚之痛呀。
因此去養濟院獲得天花痘液隻能托付給黃大夫父子,整個過程卓然還要盡量遠離他們,否則難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這個時代人們對於天花病毒的傳播有了很深的了解。
所以在偏僻的養濟院附近有一棟小房子,以便進出洗澡更衣,凡是有可能跟病人接觸的衣物都不允許帶出這個屋子,防止天花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