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思有點不敢相信也不願相信爺爺的說法,“這篇報告如此厲害?孫兒實在是看不出來。”
李太爺點點頭,“確實如此厲害。你我不熟悉怎麼種痘,但是看完這篇報告後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理解,知道怎麼種痘,種痘有什麼風險,種痘有多少花費,種痘耗時多少。
報告全部用數字說話,讓人無懈可擊。如此一來,天子和內閣六部就能知道種痘的各個方麵,很容易評估種痘的優劣,於是推動種痘就成了弘治元年最大的德政,沒有人能提出質疑。
你看看,從內閣收到這份報告到內閣下決心全國推廣種痘,才用了多長時間?這就是這份報告的威力。”
李太爺感慨的說道,“以前本朝想辦一件事情,哪有決策種痘這般容易?好不容易說服了內閣,司禮監要研究下,好不容易下到了六部,科道也要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辦事的時候,能跟種痘一樣用數字說明問題,把優劣說清楚,上麵下決策就沒有那麼多扯皮了。
爺爺做地方官的時候,就怕上麵朝三暮四,決策不清。兩廣剿匪那會,一會要剿,一會要撫,我們這些具體做事的,隻能左右搖擺,不知所措。遇到一個不對付的,就被彈劾回家了。”
李啟思知道爺爺被觸到了傷心事,也不多話,就安靜著聽著。
李太爺感慨了一會,壓低了聲音隱隱說道,“我兒未曆朝堂,不知道朝堂的奧秘。在你心目中天子跟內閣諸公應該是十分神聖吧。”
李啟思點點頭,也不多話。
“嘿嘿,實際上呢,天子就是一個被群臣關在深宮之中的傀儡,他看到的想到的都是我們大臣願意給他看到的,願意給他想到的。”
李啟思萬萬想不到爺爺會說出這樣大逆不道的話,頓時頭上冒汗。
“皇帝也不是傻子,當然明白自身的處境,所以從宣德年間就開始豢養太監,讓他們跟咱們大臣狗咬狗,皇帝好居中掌控朝局。”
“說完皇帝,咱們再說說內閣”,李老太爺顯得談性很濃,
“本朝沒有宰相,皇帝自己處理天下萬事,東西南北中,一切盡在皇帝。天下每天有太多事務,皇帝忙不過來,就開始設立內閣,一開始的初衷,內閣就是皇帝的秘書,秉承皇帝的想法書寫奏折,所以要求文章一定要寫得好。
但是宣德以來,皇帝深居九重之外,不諳世事,怎麼可能有能力處理得了那麼多奏折。所以就不得不讓內閣票擬,但是又不放心大臣,就讓太監披紅,讓科道監督。這樣一來,就容易扯皮不清,遇到事情無法決定了,就由皇帝仲裁。
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四朝,內閣權力越來越大,內閣輔臣就成了事實上的宰相,而內閣閣員都是翰林,所以本朝就有非翰林不入閣的傳統。
但是本朝的翰林一直在中樞,一天地方官也沒有做過,他們實際上也不知道地方的實情,能做的隻能是謹守成規。
所以,事實上,皇帝和內閣都不清楚地方的細務。他們隻能通過奏折來研判事務,來發號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