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秀才的憤怒5(1 / 2)

何秀才跟卓然交代了他為何當眾罵他的緣由,理由太過滑稽,卓然感覺也搞笑了些,不過應該是真實的。

何秀才繼續說道,“何某家境貧寒,父母早亡,好不容易考中了秀才,卻把家產也敗光了,又不甘心開館教學。

所以就對豪門李家的三公子李啟思秀才百般奉承。靠著李秀才的接濟和廩生的那點錢糧勉強度日。

李啟思與張兄份屬同年,因府試院試都低張兄一名,嘴上雖無表露,心中卻十分忌恨,於是對張兄的過往行蹤十分關注。

何某察覺到了這一點,就當眾詆毀了張兄,誰承想馬屁沒有拍到,卻拍到了馬蹄上,惹得那李啟思不快。

自從何某出事至今,那李啟思不念往日恩情,理都不理,張兄卻對何某出手相助。何某又聽說令侄要娶李啟思的親妹,這恐怕更招李啟思的忌恨。

何某一向恩怨分明,即將離開廬江府之際,就擔心張兄不加提防,故特來告知。”

何秀才說完,卓然是恍然大悟,算是解開了他的一個大謎團。

卓然雖然對何秀才不以為然,但是人家的好意也要領取。就感謝道,“原來如此,多謝何兄能夠告知張某內情。”

又看了下何秀才那副大病初愈的慘像,就轉移話題問道,“我看何兄病體尚未痊愈,為何急著離開府城?”

何秀才苦笑著說道,“何某也是惡有惡報。自從不當辱罵了張兄,就如同走了背字,一直倒黴至今。”

“現如今為訓導所害,丟了秀才功名,不為丈人所容,何某又無一技所長,實在是在府城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離開。”

卓然對他的倒黴有些暢快,不過也覺得這種懲罰差不多了,心裏釋懷了也就不再記恨他的咒罵。

又聽到他被訓導所害,就想著加上一把火,“何兄如何得罪了訓導,竟為他所害?”

何秀才無奈的搖搖頭,“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苦苦思索,卻一直不得答案。”

何秀才就把自己的倒黴經過以及丁秀才的招供都告訴了卓然。

卓然想了想,搖了搖頭,“我聽說訓導大人來到廬江不久,應該不會對何兄有什麼深仇大恨,一定要奪取何兄的功名。

何兄應該是無意之中得罪了什麼巨室豪門,才遭此不幸。”

何秀才點點頭,“我也這麼想過,卻是一點也想不起來。我一向依附於李兄,對其他幾戶大族子弟也十分恭敬,料想不當如此。”

卓然笑了笑,答非所問的說道,“府城上下一直流傳著何兄與李秀才的交情,可謂眾人皆知。”

就讓人拿來二十兩紋銀,送與何秀才,讓他用來將養身體,也算是感激他跑來告知自己。

何秀才要出遠門,銀子自然多多益善也不客氣,就答謝告辭而去。

在回府城的一路上,何秀才一直都在回想他這段時間的黴運,想來想去他發現自己漏算了李家。

他與李啟思交好,按照張超所說在合肥弄得眾所周知,他又當眾說張超的壞話,張李兩家卻要結親,這個親接的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