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祝允明定書(1 / 2)

祝允明出身於一個官宦世家,是蘇州四大才子中家世最好的,他的祖父官至布政使,要說起來跟張超很有緣分,他的外祖父就是徐有貞,殺害於謙的元凶之一。

祝允明的才華也是有目共睹的,他十九歲就中了秀才,更是以詩文書法聞名於世,因此李應禎把長女嫁給她。這樣的出身和這樣的才華,對他既是壓力,也是鞭策,更是要求。

但是他已經三科沒有中舉了,巨大的壓力開始籠罩著他,所以他的草書越來越出色,也越來越喜歡喝酒,身邊更是侍女環繞,這理所當然的引起了妻子的不滿,夫妻關係已經有些緊張。

這一次年前來南京,既是嶽父的邀請,也是想緩和下夫妻關係。所以麵對兼有嶽父和老師兩重身份的李應禎,他是隻有認真聽講的份,盡管心中還是有些不以為然。

李應禎見女婿的態度很好,心裏也挺滿意,畢竟是他精挑細選的女婿,又與他誌趣相投,他也不忍心說重話。

李應禎看著報紙,也想買上一套永樂大典,就算沒時間仔細研讀,但享受那種書香也是開心的。

可惜他的家業也就一般,在外為官多年,也不願意太過橫征暴斂,所以雖然有個清名,但是要花八百兩銀子確實有些壓力。

祝允明多聰明的人,老丈人的想法他當然看得出來,所以他就主動說,

“我也想買上一套,但是囊中羞澀,丈人您能不能資助我一些,兩家合夥買上一套。這樣一來,每家首付也不過兩百兩銀子,擠一擠還是有的。以後每年也就是五十兩銀子的花費,倒也不算太多。”

“賢婿所言甚是,老夫也正是老了,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層?”

“丈人,您正是老當益壯的時候,怎麼能說老呢?我最近有一些得意之作,還想請您點評一下呢。”

“好好,你趕緊拿來。”

一對文人翁婿就開始圍繞著祝允明的新作聊了起來,祝允明認為前輩們往往書錄古文上百,抄錄一遍即能得其大略,所以他也學著這麼做小楷抄錄了《莊子》中的七篇。李應禎看完,連連點頭稱讚,認為他的書法如印印泥,方是本色,已經超過了他。

蘇州與南京很近,很快銀子就從蘇州搬了過來,祝允明就準備去國子監印書局去預定永樂大典。

祝允明乘著轎子晃晃悠悠的來到印書局,印書局就安排在濟世書社旁邊。平日負責接待的就是李啟思和丁淳。因為快過年了,李啟思回鄉去了,丁淳正是戀奸情熱的時候,老家也沒有什麼人,當然就沒有回去。

所以祝允明見到的就是丁淳。丁淳這廝其貌不揚,但是很有眼色。見祝允明也是其貌不揚,還有一個別指,說話卻詼諧灑脫。但是丁淳知道這樣的人往往有些敏感,所以他接待起來就分外注意。

這樣一來就意外的博得了祝枝山的好感,等簽完了相關協議,收了定金,丁淳邀請祝枝山去會所一聚。

這個會所在南直隸早已經出名,祝枝山也有耳聞,兩人說笑著進入會所。祝枝山見大門旁掛著的幾幅對聯,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丁淳再怎麼讀書不成,也是識貨的,見祝枝山的楷書相當嚴謹,有晉唐時的古雅氣息,也是呼吸一窒,這是書法佳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