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交談(1 / 2)

謝祭酒難以置信的說道,“張超不是廬州人嗎,怎麼會是於公的後人?”

潘榮歎息的說道,“飯可以吃錯,親怎麼可能認錯。張超的生母是景瞻的第五女,兩家都知道此事,張超現在想必也知道。至於為何會這樣,你也應該猜的出來。”

謝鐸搖搖頭,歎息了良久,才問道,“既然保密了如此之久,為什麼於景瞻會寫信告知您老?”

潘榮想了想,解釋道,“有兩個原因,一來於公還沒有諡號,景瞻一直心有遺憾,想著促成此事,老夫也當盡一份力,”

謝鐸點點頭,插話道,“學生亦當盡一份力。”

“另一個原因就是,張超越來越出色,景瞻有些不放心,可能想老夫照顧一二吧。雖然張超出身有些尷尬,但是景瞻豈是那等迂腐之人。”

突然潘榮笑了起來,“就算沒有景瞻的交代,老夫亦當為國惜才,你可知道丘學士為何匆匆離開南都?”

謝鐸也蠻好奇的,他陪著丘濬見了張超一麵,結果丘濬傳達聖旨後就匆匆離開了南都,連印書都忘記了,搞得他是糊裏糊塗。

“你那個好學生找出了他那個大學衍義補不少的問題,還都言之有理,丘學士隻好捧著書回去修改,再也不提出版的事情了。”

謝鐸十分吃驚,還有這樣的事情,那可是本朝數一數二的大儒,博古通今,要是張超說的不是很有道理,他絕不會如此善罷甘休,丘濬睚眥必報是出了名的。

“張超雖然對儒家經史不甚了了,但卻是經世致用之才。丘學士沒有經曆過郡縣,有些說法確實很值得商榷,張超都是言之有物,丘學士也不得不服氣。”

“唉,他要是有一半心思放在經史上,學生就謝天謝地了。”

麵對謝鐸的唉聲歎氣,潘榮倒是挺想得開,“張超誌不在此,四書五經對他來說就是一塊敲門磚,你看看他的八股不是做的已經有些模樣,這就夠了。”

“說來也奇怪,這一年來,他的文風變來變去,現在看著倒是有些像劉道亨的風格,很是推陳出新,按說以他的年紀,文風早該定型了,不當如此的。”

謝鐸這麼一說,潘榮也來了興趣,他沉吟半晌,“劉震是成化八年吳寬榜的榜眼吧,現在還在翰林院?”

“我離京時,他接任翰林侍講學士。”

“那夠資格主持應天府鄉試了。”

謝鐸臉色大變,十分震驚甚至是有些恐懼的望著潘榮,潘榮麵沉如水,“也許是偶然,你也不要想太多。”

“那……”

“那也是天子的意思,你我權當不知道,你一定要守口如瓶。”

“可是這畢竟是朝廷的掄才大典,豈能如此兒戲,……”

“張超這樣的人不為朝廷所用,那才是兒戲。再說你我兩人在這裏瞎猜也沒用,你看看他最近的這篇策論。”

潘榮勉強轉移話題,謝鐸也不好再爭辯,隻能把此事埋在心中,謝鐸研讀了一番張超關於鹽法的策論,很是歎服,思路雖然簡單,但能自圓其說,也是一條辦法。

“老夫已經派專遞送呈內閣,與葉琪的治標之舉相比,張超的想法雖然有些簡單,但修改一番,就可以實用,可以說是治本之作,朝廷也省力不少,開中法還可以繼續維持下去。”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