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一直閉門謝客,孫總辦隻好站在張家門口等待,這讓他覺得很有些屈辱。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讓他上門相求呢。
張超很快迎出門外,把孫總辦請進家中,對於這位當過縣令,禦史,員外郎的前輩,張超的態度十分尊重,孫總辦心裏這才舒服了一點,當然最重要的是,徐溥在客廳門口親自迎接他。
分賓主落座後,三人寒暄了幾句,孫總辦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正題,“公司開業至今已經盈利十來萬兩白銀,張賢弟真是居功至偉。賢弟高風亮節主動辭去總辦一職後,蒙閣老青睞,為兄接任總辦,隻是為兄愚鈍,任職數月,卻一直不能讓上下滿意。得知賢弟回寧,特意前來請賢弟指點一二。”
張超連忙說道,“孫前輩太客氣了,都是為朝廷效力,理當協助前輩,還請前輩細細道來。”
孫總辦就把他遇到的問題和一些不理解的地方一一道來。張超也分別做了解釋,見張超態度這樣好,徐溥和孫總辦都挺滿意,但是很多是理念的問題,兩人也隻是半懂不懂。
特別是對於分紅,孫總辦覺得現在是朝廷恩賜讓這些人購買股份,分紅多少當然是朝廷說的算。朝廷已經很給麵子了,說了一聲借,本來分紅就應該大頭歸朝廷。現在這些早就連本帶利賺回來的股東竟然要求按照股份數來分紅,簡直是貪得無厭。
張超聽完就知道朝廷後悔了,他們壓根沒想到幾種藥品開發出來竟然有這麼大的收益,通過出售股票賺回來幾十萬兩的極度喜悅剛剛過去,就要麵臨每年分紅幾萬兩,這麼一算帳,那不是虧大了。更何況股票還有巨大的溢價,這讓內閣六部表麵不說,心裏是懊惱不已。不管是整體還是個人,文官們都覺的太虧了。
有一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一直抱怨張超太偏向權貴和商人,這說明張超的立場有問題呀,所以借著報紙不斷彈劾他,也是如此,張超剛搭好了架子就被迅速趕下台。
所以朝廷立刻挑選了一個能幹清廉的員外郎接任,就是要牢牢把住這一部分財源,最起碼要拿到分紅的大頭,然後在想辦法把股份也收回來。
這也就是孫總辦與那些董事鬧矛盾的根源,董事們背後是皇族,勳貴,太監還有一些大商人,他們可不管朝廷的現實困難,分紅理所應當按照股份來分才合適,這些人現在無限懷念張超,要知道朝廷是這個路數,當初就應該堅決懟回去。
這一次孫總辦主動來找張超,也是因為徐閣老住在張家,這就是徐溥在背書張超,所以他果斷的過來求援了。
張超以前不明白,現在還有些糊裏糊塗,但是他知道他需要幫孫總辦度過這個難關,要不然好不容易跟徐溥搞好的關係又要泡湯了。
這就是政治,世上最肮髒的地方,分分合合,不斷的改變立場,唯一的衡量依據就是利益。
張超想了想,提出了一個相當缺德的主意,“既然朝廷要借款,那就需要抵押,大明別的沒有,土地到處都是,隨便拿出幾百頃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