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張超他們果然遇到鯨群了,借著微弱的燈光和夜晚的星光,張超還是看的清楚,在他們船隊的周圍,有一群鯨魚,大概有十來頭,不停地在船頭兩邊跳躍、引路,而且看起來也不是很大,最大的也不過三丈。
張超與王六相視一眼,這樣的小鯨魚正好用來試試水,如果這樣的都抓不住,那些巨大的還是算了,老老實實想別的辦法吧。
到了淩晨,這些可愛的鯨魚還沒有離開,也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對於這樣的海上巨獸,人們更多的是崇拜,而不是追捕,所以鯨魚們毫無警惕之心也是正常的。
張超想捕殺鯨魚,那就要有捕殺的工具,須鯨雖然不主動攻擊人類,但它的個頭太大了,一條最起碼是幾噸種,有的十幾噸甚至幾十噸、上百噸重的身體就是它的武器,挨上了非死即傷。
在歐美捕鯨的高峰期,主要是用鯨魚叉和鯨魚炮來捕殺鯨魚,說白了就是一支巨大的金屬箭,用一種前裝炮發射出去,後麵連接著結實的纜繩。
當鯨魚被捕鯨船上的捕鯨叉擊中之後,就無法掙脫了,捕鯨叉不光會用倒刺牢牢勾住鯨魚的骨肉,還會把魚叉頭部張開,在鯨魚體內切開一個大口子,讓鯨魚大量失血。越掙紮失血越多,很快鯨魚就會死掉,然後被拖上捕鯨船,當場肢解。
可張超沒有大型捕鯨船,更沒有前裝炮和捕鯨叉,這個技術暫時無法彌補。但沒有這些東西,也不能說就無法捕殺鯨魚了。
因紐特人就有一種比較簡易的方法來獵殺鯨魚。他們把魚叉頭做成帶倒刺並且可以和魚叉柄脫離的模式,魚叉頭上連著結實的獸皮繩子,繩子另一頭拴著幾個海豹皮做的氣囊。
發現鯨魚之後,他們會劃著皮劃艇追逐,靠近了鯨魚,就向它身上插魚叉,讓鯨魚帶著皮繩和氣囊一起遊走。
鯨魚沒有魚鰓,它想進入海麵以下,就要憋一口氣,過一會還得上來換氣。身上流著血還掛著幾個氣囊,又疼又影響下沉,白白耗費氧氣,過不了幾分鍾,鯨魚還得浮上來。
這時候因紐特人就再往鯨魚身上插魚叉,周而複始,鯨魚就活活被耗死了。那些氣囊會標記出鯨魚的位置,劃過去把它拉回來就算成功。
張超使用的就是這個辦法,他的魚叉還沒因紐特人先進呢,頭部不會自動脫離。不過他的魚叉更鋒利、更凶殘,四棱形的叉頭每一麵都帶著血槽,尾部還有一個橫著的刀口,又能紮又能切割。
後麵綁著的也不是氣囊,而是一大堆竹筒,浮力一點都不小,還特別便宜,南方山上到處都是。
當這個魚叉插上去之後,鯨魚就要帶著一堆竹筒下潛了,這種竹棍受到水的阻力之後,還會帶動叉頭繼續切割鯨魚傷口,效果更好。
捕鯨是非常危險的行業,在碰到鯨群時,張超下令把十餘條隻捕鯨艇放下海,盡快地悄悄劃向鯨群。
靠近時,標槍手高舉錚亮的魚叉向著巨大的鯨魚狠狠投去,一定要穩、準、狠,經常要投槍十幾次。
中槍的鯨魚拖著帶繩索的魚叉拚命向前衝,小船被拖著在海上狂奔,鯨魚龐大的身體翻騰掙紮,隨時有可能掀翻小船,海浪喧騰,泡沫飛揚,小船在巨浪中上下顛簸,直到血染碧海,鯨魚慘死在自己的血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