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安撫好了小妹,徹底讓她放下心結之後,這才繼續編練新軍。因為蕩倭營的陸營人員絕大部分來自於兩淮地區,所以這隻軍隊也被時人稱為淮軍。
與汪直將注意力放在主官身上不同,張超則把精力放在這些讀書人身上,這也是沒有辦法,隻有張超這個進士才能訓練這些讀書人。
在他看來這些人才是這隻軍隊不同於其他明軍的關鍵,必須從一開始就定好規矩,這樣才可以防止這隻軍隊走歪。
有了讀書人,規章製度的製定和執行都有了解讀的人,無論是主官還是普通軍人一切行為都有法可依。要是這些人帶頭唱歪調,那這一隻軍隊也會走調,喪失了成立的本意。
按照計劃,這些預備軍官首先需要完成基本的隊列訓練,由此完成從讀書人到軍人的初步轉變。這一步是非常艱辛的,高傲的讀書人怎麼可以忍受小卒們的大呼小叫,所以必須張超坐鎮。
大部分人對於從軍要吃些苦頭都有心理準備,但是訓練過程仍然有著各種各樣的麻煩;然而那些對於軍事存在著浪漫主義思想的讀書人,無奈之下,張超也隻能勸退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是軍隊的基礎,如果這一點都都不到這些人就毫無價值了。
完成了基礎訓練之下,這些讀書人需要按照申報軍職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組開始上課,那些有大半年軍事經驗的軍官們隻能笨拙的使用簡單的課本開始教學。
由於這隻新軍的一切製度都在摸索中前進,張超索性就住在軍中,遇到問題隨時可以解決,也方便與這些預備軍官的聯絡。
到了弘治五年三月,這些新軍軍官們總算是有些樣子了,這時軍士們的基礎訓練已經完成,按照以老帶新的方式,軍官們和士卒們將被重新分配,從而完成新軍的組建。
按照計劃,他們將在弘治五年三月在鬆江府進行一次軍事彙報演練,經過閱兵後再開赴浙江。
這場演習也引起了南直隸各方的注意,大家都想看一看能搏殺巨鯨的軍隊是什麼樣子,甚至連遠在杭州的浙江左布政使也特意打著聯絡蕩倭營的旗號來到鬆江府看一看這隻新軍。
隊列訓練,射擊訓練,火炮發射訓練,捕鯨模擬訓練,等等,這一輪輪下來幾乎震瞎了圍觀者的氪金狗眼。誰都看得出來參與演練的人都整齊劃一,氣勢高漲,似乎確實有著不錯的戰鬥力,怪不得能夠捕殺鯨魚。
與外行們大多看個熱鬧不同,劉大夏長期在兵部擔任主事郎中等職,所以對於各地官軍十分了解,看完之後他立刻給蕩倭營下了判斷,從目前看來,在場上的都是大明一等一的精銳,也許是張超精心挑選出來的,但即便如此,他也可以看得出來,蕩倭營的戰鬥力絕不能小瞧。
誰都知道蕩倭營是一隻新軍,即使老營也不過成軍剛剛一年,現在就有這樣的表現,要是再經過幾輪廝殺,這隻蕩倭營那還了得,所以劉大夏立刻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另外劉大夏感興趣的是蕩倭營使用的火銃和大炮,這些兵器他從未見過,不知道是不是製式武器。但是這些軍器演練的效果非常明顯,什麼時候大明有了這等利器,有沒有裝備北疆邊軍,劉大夏立刻就想尋找張超來問一問情況。
但是找來找去就是找不到張超的身影,聽說是張超不放心下麵做事,一直帶著人在下麵監督,唯恐有失,劉大夏暗想,原來張子卓是這般事必躬親的人物,日後見麵了倒要說說他,要做大事,不僅要用人,還要信人,不必要事事都抓在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