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反應(2 / 2)

這句無奈的話一說出口,三人就唉聲歎氣起來。也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得罪了老天爺,這一年天災人禍不斷。

弘治五年,廣西貴州苗壯造反,朝廷用了大半年時間才勉強鎮壓下去。

同樣是弘治五年,蘇鬆常大水,蘇南糧賦重地成為洋洋之地,今年的賦稅徹底泡了湯。

還是弘治五年,黃河又決成立幾支,入運河,壞張秋河東堤,奪汶水入海,漕運中斷。

特別是第三件事,對於大明中央的運轉影響空前之大,沒了漕運,九邊幾十萬大軍,還有京師百萬官民吃什麼穿什麼,這個冬天京師物價騰貴,朝廷特別難挨。

因此為了緩解這一次空前的災難,朝廷不顧謝遷等人的上書反對,開始了鹽政改革,廢除了鹽商赴邊納糧,改在鹽運司納銀,領取鹽引。謝遷的奏折寫的十分清楚,開中法對於九邊駐軍的重要意義,但是事急馬走田,也隻能這麼飲鴆止渴了。

所以對於張超在南邊不斷的小動作,朝廷當然依稀看得見,但是誰讓他有本事弄來銀子,也就隻能聽之任之。

朝廷已經決定,明年同時在南北整修水利,徹底解決水患,所以需要銀子,銀子,銀子,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就夠了,而特別會弄錢的張超,他的任務就是五十萬兩,絕不能打折扣。

劉吉的票擬呈報司禮監之後,弘治皇帝很快就看到了,立刻批紅詔準。張超確實是一個能幹的大臣,不對,應該說是非常能幹,不管在哪裏,他似乎總有辦法弄來錢,而且還很會帶兵,可謂是文武雙全。

事實上,在弘治心中,張超不僅能幹,還是難得的忠臣,與別的大臣總是把朝廷放在第一位不同,張超似乎總是首先想到他這個皇帝。不論是合作銀,還是東番島的金礦。

想到這裏,天子就舒了一口氣,劉瑾已經報告,東番島那個渺無人煙的地方竟然真的有一個不小的金礦,隻要有足夠的礦工,明年多的不敢說,幾千兩黃金總是有的。

再加上汪直偷偷遞交的合作銀,明年內承運庫拿到十萬兩銀子肯定不成問題,雖然比不上劉吉獅子大開口,理直氣壯的問張超要五十萬兩,但是天子已經很滿意了。

從小到大,天子都被教育不要逐利,要做個有德之君。可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天子很快就發現手裏沒錢是萬萬不行的。

宮中那麼多太監宮女要養著,皇親國戚要獎賞,京營大軍要犒賞,就算是老黃牛文臣還要偶然請他們吃一頓,這一切都需要錢,所以他可以對蔣琮欺騙晉商聽之任之,也可以對張超在福建折騰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誰讓他們有本事弄來錢呢,至於怎麼來的,天子需要關心嗎?

看著天子認真的批閱奏折,蕭敬在一旁微笑的伺候。這些年內廷在張超身上投入的大量資源終於見了成效,這一年張超入宮的幾十萬兩銀子他們至少分了一半,以後每年都有出海的收益和東番島的幾處金礦,他們這群人可以過得十分舒適。至於會死一些土蠻,那有什麼,連衣服都不穿的土蠻也算人嗎?

想到這裏,蕭敬不知道怎麼想想起了目前春風得意的李廣,黃米白米收的不亦樂乎,不知死活的東西,咱家看你怎麼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