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陰謀 陽謀(1 / 2)

張超為什麼這麼生氣,這麼大動幹戈,這是因為這個丘府管家送給張超一本自傳,王恕的自傳。而這本王恕的自傳是刻印於成化二十二年,當時王恕正好致仕在家,他就把平生詩文整理之後雕版出印。

本來致仕大臣退休了,寫一本自傳誇耀一下平生成就這就十分尋常的,比如程敏政的老丈人李賢就出版了一本自傳,當然他給後人惹不少麻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具體到王恕就完全不同,他不應該出這本自傳。

因為王恕的致仕非常奇葩,不是他自己主動提出的。成化二十二年,憲宗起用傳奉官,王恕進諫更加深切,憲宗愈加不高興。王恕之前已加職太子少保,時逢南京兵部侍郎馬顯上疏請求辭官,憲宗忽然在批文上附上王恕以太子少保退休,朝野群臣得知後大為驚駭。

說白了,王老爺子是被先帝趕走的,所以回到老家陝西三原的王恕心不甘情不願,在這本自傳中有些語句是有很大問題的,比如有幾句話特意被人用紅筆勾出了來,張超就看到王恕在傳記中自比伊尹、周公,另外還有將官員奏疏扣留下來,一概說宮中不回複。

伊尹、周公這兩位都是權臣中的權臣,王恕自比這兩位,那他的心思就值得尋味了,更何況王恕現在是吏部尚書,大明六卿之首。這如果讓弘治皇帝知道了,他該是什麼想法?

問題在於,丘濬給張超這本自傳幹什麼,難不成讓張超上書彈劾王恕,這簡直是把張超當成是傻子了,就算王恕真正罷免了張超,張同誌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了,然後灰溜溜的回家,這是兩人的地位和影響力決定的,張超落敗根本是非戰之罪。

張超可以不滿,但絕不能用文字獄的手段進行報複,這種手段一旦使出來,張超就會徹底名聲掃地,一輩子也沒有翻身。因為文字獄是文臣最忌諱的東西,誰沒有寫幾個文字,要是都這麼幹,誰也跑不掉。

張超知道,丘濬和王恕是有矛盾的,而且這個矛盾相當公開。說起來,兩人矛盾的來源似乎有些好笑。弘治皇帝生了兒子,欣喜若狂,就宴請百官。

國人吃個飯都要按官職大小排座位,這一傳統可謂源遠流長。這是等級社會的標誌,與社會製度、職官製度密切相關。

我們常常看到一群西裝革履、一本正經的人走進某酒店包廂,準備入座,“宋局,您上座!”“不不,李主任,張處從部裏來的,隻有他才能坐這裏嘛!”幾個人推來讓去,往往折騰半天。

而實際上,最後該怎麼坐還是怎麼坐。一個接受了現代自由平等觀念的人,常常覺得這樣很無聊。是的,的確無聊。

但在等級森嚴的文化環境裏,座位安排確實很重要,所謂高下有別、尊卑有序,一點兒都含糊不得,即使今天也不例外。大多數情況下,座位該怎麼安排,當事人都比較清楚,一般不會有什麼異議。但當一種新的製度處在發展變化中時,新、舊的觀念就會起衝突。

丘浚以禮部尚書入內閣為文淵閣大學士,王恕時任吏部尚書,兩人同時加太子太保之銜。那麼這兩位誰大誰小呢。丘濬入閣前,丘濬任禮部尚書掌管詹事府,與王恕同為太子太保。王恕作為吏部尚書為六卿首領,所以位在丘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