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京察的結果(1 / 2)

要不是天子非要看一看海運的損耗,張超根本不需要這麼大費周章。花點錢直接買下十萬石糧食北運,天津收到多少也可以看一看損耗。

可是這個時代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花錢擺平的,所以張超隻能按照南京戶部和漕運總督製定的規則來,所以他最終弄出一個損耗相當已經是那兩方很給麵子了。

如果損耗相當,那麼海運相比漕運就毫無優勢可言了。不管怎麼說,出海會遇到風浪,漕運則沒有這一項擔心,另外漕運一切都在監控之中,不虞有其他風險,所以等運河修通後,想必得到的結論是漕運更好,而海運則是一個不錯的補充。

這一趟組織漕糧海運讓他徹底見到了帝國官員的下限所在,改革可以,但是絕不能動我們的奶酪,也許這就是所謂改革的深水區,不殺人觸及到根本那就別想解決問題。

想明白了這一切,張超果斷認可了孫師爺的方案,經過孫師爺巧舌如簧的說服,這兩家很快就與張超如膠似漆了,沒想到天上掉餡餅,還有這樣的好事,所以張超所需要的糧食也就順利的準備妥當。

按照張超與陳豹的約定,漕糧海運將交由他來辦理,他的父兄負責漕運,他負責海運,如此也是家學淵源,陳豹對此十分感激。隻要做好了海運,陳豹的未來將十分光明,最起碼成為不亞於其兄的存在。

等第一批漕糧北運到天津時,已經是四月了,而陳豹的奏報到達內閣時,丘首輔看到之後立刻就氣炸了,豈有此理,老夫研究了那麼多年的前元海運可不是白研究的,難不成本朝的大海就比前元厲害很多?張子卓陳豹兩個是在公然欺騙朝廷。

這段時間丘濬這個首輔幹的相當不順利,首先是劉吉的意外致仕,讓劉吉的同黨恐懼憤怒不安,這股窩火不敢朝皇帝發,就瞄準了這個新鮮出爐的首輔。

也不知道是誰組織的,這些人打著為王恕說話的名義,頻繁攻擊丘濬,最起碼丘濬也是身背嫌疑,豈能成為首輔,啪啦啪啦,一陣攻擊。

丘濬當然知道這群喪家之犬打的如意算盤,他們這麼為王恕說話,想必王天官就算不接納他們,也會手下留情,隻要挨過了京察,他們又可以做幾年好官了,到時候也可以投奔新的主人。

嘿嘿,丘濬心中暗笑,王恕他雖然不喜歡,但是這個老家夥什麼性格他又豈能不知,這些跳梁小醜一個也別想躲過去。

所以丘濬也不在意,到了弘治六年三月王恕閉關多日的傑作終於拿出來了。丘濬想的沒錯,以都禦史吳禎,禦史魏章為代表的劉吉餘黨全部灰灰,本來丘濬應該笑一笑的,但是老人家實在笑不出來。

兩千多名官員光榮上榜,或罷或貶,兩千多名呀,大明朝到目前為止,在編的文官有二萬多名,而北京的吏部尚書還不需要考察南京的那一批京官,所以按照比例,大概七八個官員就有一個光榮上榜,這老王恕憋了這麼久竟然丟出了一個全殺技,所以整個北京立刻就炸開了鍋。

弘治皇帝非常不高興,他這些年也學著憲宗弄起了傳奉官,這一回傳奉官全部被罷,一個不剩,他能開心起來才活見鬼了,而負責傳奉官的太監李廣更是跑到皇帝麵前大哭不止,弄得弘治一陣陣頭疼。

皇後同樣不滿意,他的親戚通政司高參議光榮上榜,誰都知道本朝的外戚是沒有話語權的,一個隻是備位的官員王恕也不放過,這實在是太欺負人了。

內閣非常不滿意,很多他們看中的實用性官員這一次都沒有跑掉,這將嚴重影響朝廷的運轉。特別是治河的一批官員被罷,是,這些人確實賬目不清,但是指揮幾十萬人修河曆來就是一盤糊塗賬朝廷隻在乎總花費和實際效果,隻要做成事貪點就貪點吧。王恕你是痛快了,我們到哪裏再去尋找熟悉黃河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