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安排好相關事宜之後,留下丁懷德帶著一個千戶鎮守琉球,而張超則準備率領主力返回大明。
有的時候事情就是這麼趕巧,琉球國出事了,離琉球最近的日本島津氏終於知道了,這樣好的打秋風機會,這群倭寇當然不會錯過。
這個自稱秦始皇後裔的島津家族控製著日本九州島南部為薩摩、日向、大隅三國,但是由於島津家內部錯綜複雜的傳承關係導致家族內部爭奪繼承權的鬥爭特別嚴重,發展到後來逐漸形成了島津本家日益衰落,反而是分家逐漸強大起來。
一大群島津擠在狹窄的三地,向北有當時比較強大的大友氏,向南則是鹿兒島和琉球王國,因為內耗嚴重,島津氏雖然對琉球國有著野心,但是也沒有辦法滅掉他們。
這一回聽說琉球王竟然讓一群海盜給滅了,所以島津家族就急急忙忙組織了一隻聯軍,大概有三千人,八十多條船,準備看看有沒有機會撿撿便宜。
應該說如果沒有蕩倭營的存在,島津氏的決策並沒有錯誤,但是運氣實在欠佳的他們剛剛到達奄美群島,就被蕩倭營發現了。
所以丁猛就率領著水營在海上截擊倭寇,海戰不同於陸戰,講究的是大船勝小船,大炮勝火銃,說白了,誰的船大,誰的炮多,炮大,誰就有優勢,所以這一仗幾乎毫無懸念。
島津家族在大炮和火銃的遠近攻擊下,一敗塗地,更悲慘的是,由於蕩倭營的船更快,他們跑都沒的跑,最後無奈之下隻有一小部分成功的棄船登陸,但是張超隨後就下令丁懷德的陸營開始攻擊。
來到熟悉的陸地,倭寇表現了很強的戰鬥力,但是麵對火槍加長矛的排隊刺殺,戰鬥還是一邊倒,如同飛蛾撲火一般,一群群倭寇戰死在海島上。至此,張超這才放心,他精心訓練的蕩倭營相比於日本精銳的武士集團,確實有很大的優勢。
李鏊本來聽說大股倭寇到來,本來嚇得半死,沒想到戰鬥的結果竟然是一邊倒,無論水陸,蕩倭營都獲得了大勝,所以驚魂未定的他,對著張超又是一陣馬屁。
哭笑不得的張超安慰了一通李鏊,然後讓人押著倭寇俘虜和大量的首級回到了首裏,好好的震懾了一番這群土人。但是既然有大股倭寇入侵,張超就很不放心了,他決定讓兩丁率領精銳留鎮琉球,而自己則帶著李鏊返回大明。
事實上這就是張超留下兩丁外加一肚子壞水的錢忠三人負責騷擾日本,至於怎麼打就是他們三人決定,張超不再過問,他並不知道跟著張超禍害過琉球的蕩倭營一旦沒有約束,將會變得多麼可怕。
回到三都澳時,已經是弘治三年的冬十二月了,這個時候春華已經快要臨盆,他準備在這個冬天好好陪陪春華。
就在張超瀟灑自在之時,張超汪直李鏊的聯名奏折終於到達了京師,大明中樞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這一回麵子裏子都有了,而張超也圓滿完成了朝廷的交代,五十萬兩銀子一分不少,就這樣丘濬還十分不樂意,他們都明白這一回張超肯定是發了大財。
看看他送過來的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除了丟在皇宮,或者賜還給中山王,幾乎是毫無用處。但是銀子呢,最重要的銀子呢,張子卓說他捕鯨加合作銀費盡心思收了二三十萬,這餘下的用繳獲補上,剛剛好五十萬兩,說出去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