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查問了俘虜,又檢驗了一番首級,確認蕩倭營消滅的確實是入侵琉球的日本大名島津氏。消息傳播的很快,內閣,六部,翰林院,科道係統等等相關的,不相關的都跑過來湊趣,一股腦的上書恭賀朝廷獲得琉球大捷。
弘治皇帝得知之後,興奮的無以複加。相比於他的父皇,弘治自問在他的治理下眾正盈朝,朝中沒有太監禍亂朝綱,沒有老女人亂國,宮中沒有爭鬥,士大夫忠心為國,國勢蒸蒸日上,雖然天災頻繁,但是大明仍然人心安定,可以說他是大明的中興之主。
但是有一樣,與成化年間相比,本朝的武功確實不值一提。一個哈密一個河套讓大明頭疼不已。
套寇是北元正統小王子部落,用於成化晚年的縱容,此時已經陸續占據了河套地區,三天兩頭的侵擾寧夏延綏和大同三鎮。更麻煩的是,小王子此時已經快要一統蒙古,大明一直對此束手無策。
對於萬裏之外的哈密,大明就有些搞笑了。哈密處於明朝,瓦剌蒙古和吐魯番三股勢力的交叉處,為兵家必爭之地。大明欽定的哈密王讓吐魯番欺負的如喪家之犬無處安身,以至於哈密兩奪兩失,要知道敵人不過數百而已。可是大明就是戰守不定,以至於在西域和西蒙古,大明威嚴全無。
到了此時,明軍已經極度保守,朝中除了戴罪家中的老臣王越,也幾乎沒有拿的出手的將領,邊軍也隻是一味的龜縮在長城之內,防守防守再防守,任由套寇年年擾邊。
沒想到北邊不亮南邊亮,琉球國被海盜攻滅,大明扶危解難,幫助尚全複國,又幫助琉球全殲了日本的入侵,斬俘數千,這樣的軍功就算是太祖太宗時期也拿的出手,而且還在藩屬國麵前重樹大明天威,揚眉吐氣,太揚眉吐氣了。
另外前段時間遼東發生的醜事,雖然弘治百般遮掩,但朝野的恥笑還是讓他覺得麵上無光。
所以弘治皇帝決定對蕩倭營大加封賞以挽回影響。另外皇帝想召見功臣,問一問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對了,怎麼排名靠前的功臣都沒有過來報捷,隻來了八竿子打不著的李鏊和一個千戶三個百戶?
皇帝並不知道,張超是勝利慣了,不太在乎消滅倭寇的意義;汪直是知道其中的意義,但是不清楚朝廷的態度,不願意太過宣揚;
而普通將士則以為這一次又是跟從前一樣,賞賜一二兩銀子就打發了。大家都是土豪,根本不在乎這點小錢。
所以在南方的蕩倭營上下知道這一次是大勝,但是因為種種原因,都或多或少有所忽視。
因此張超請求返回的李鏊和王六一起押運俘虜首級,李鏊是滿口答應,作為新科進士,有幸摻和這樣的好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
再說到時候馬兵部問上幾句,隻要他對答出色,也有利於未來的升遷。
這一次出使不僅撈了上千兩銀子,還有這樣的好事,張超真是夠朋友,不枉他這一趟的辛苦。
就在李鏊開心得意時,司禮監太監到兵部宣旨,讓李鏊帶著這一回報功的將士一起進宮,天子要親自接見他們。
天子親自召見,還有這樣的好事,李鏊大喜過望,急忙收拾了一下,然後通知同來的王六等人。
這一次畢竟是入京而且還要押運兩百多俘虜,王六是千戶,又是擔任過王越的侍衛,見過世麵,所以張超讓他帶隊,沒想到這一次真的做對了。要是換了家英等人,麵對皇帝和一群大佬,弄不好會怯場,有損蕩倭營的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