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戰爭的目的(1 / 2)

既然君臣一心,所以皇帝流露出討伐韃靼的想法之後,徐瓊首先迎合了天子,他說出了一大套高大上的理論證明大明討伐韃靼是順乎時代潮流和天下人心,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決定。

雖然對於天子親戚這般厚臉皮有些不以為然,但這一次討伐韃靼是眾心所願,所以大家也隻得捏著鼻子稱讚天子的決策。

弘治皇帝十分開心,但是他聽來聽去,就是沒有聽到張超的意見,皇帝不由得有些著急,作為朝中公認的知兵文臣,又率領大軍擊敗過日本的大臣,張超的意見十分重要,難不成他覺得現在時機還不成熟?

就在弘治皇帝忐忑不安之際,殿內也慢慢安靜下來,重臣的目光都聚集在張超身上。

雖然張超才三十多歲,但他已經是公認的國家重臣,對於大明的軍事和財政擁有很大的話語權,這件事張超不表態,大家也不會安心,這是這兩年張超不斷勝利帶來的影響力。

雖然禦史不斷彈劾張超這個錯誤那個問題,但是在座的大臣都知道張超對日大勝的來之不易。要知道太祖那會剛剛開國,猛將如雲,武力那麼強大也對倭寇無可奈何,隻得禁海躲避倭寇。

而這一次一年多的中日戰爭,朝廷卻徹底擊敗了日本。更誇張的是,這場戰爭,朝廷並沒有出一分錢,張超以佐渡島金礦產出為抵押,從以濟世錢莊為首的多家錢莊那裏貸款二百萬兩銀子,以充作戰爭的軍費。

然後這些銀子立刻就投入到船隻軍械的生產,人員的招聘之中,等戰爭打完了,張超以巨額繳獲歸還了錢莊的欠款和利息,這場仗打下來,可以說大明全民獲益。

朝廷不費分文獲得了一座源源不斷產出的金礦,又徹底擊敗了日本,可以說麵子裏子都賺到了。

而以濟世錢莊為首的多家錢莊前後貸款了幾百萬兩白銀,戰後本息歸還後,這些錢莊也是受益頗豐,要知道這僅僅是對公家的貸款。錢莊更大的收益在於開發了對於出海個人的風險貸款。

打開了日本的大門之後,勳貴士紳,蕩倭營將士,海商采金人瘋狂的跑到日本,戰敗的日本隻得把千年積蓄拿出來,以滿足大明的欲望。

勳貴不斷套購黃金,海商傾銷貨物,采金人則跑到日本的本島金礦去折騰,當然內地的金礦誰也不敢去,但是沿海的幾個大金礦則隻能任憑大明折騰。

甚至有些弱小的采金人沒辦法進入日本,轉向了其他島國是碰碰運氣。在張超暗地扶持下,這些人抱團組成了一個個開拓團,瞄準了東南亞的眾多島嶼。他們從錢莊借款招募日本武士,從海貿商人那裏購買船隻軍械,被引導著衝向呂宋等海外島嶼。

對於張超弄出來的麵向個人的風險貸款,小心謹慎的華秀才很有話說。但是被張超勸回去了,這些人跑到海外,是可能賴錢不還。但是十個人中有一二個能夠出頭還上錢,張超就會大賺特賺。

而且這些貸款並不是沒有條件的,都是指定用途,必須購買張超下屬工場的船隻鐵器,說白了就是倒了一個手又回到張超手中,既可以開發一個巨大的市場,又可以獲得大量的收益,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