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與張超計議了一番,這才告辭離開。看著王越的身影,張超感慨的說道,“王威寧老當益壯,烈士暮年,壯誌不已,真英雄也!”
宋珫也是連連點頭,他這時說道,“此老剛剛複出,就這般招搖,怪不得都察院同僚對他成見很深。子卓,你現在成了此老的部下,可要當心呀!”
張超搖搖頭,“英雄怎會不招人嫉恨。要想做事,還要做好,一定會招惹是非,嘴長在人家身上,隨他們去說吧。”
宋珫搖搖頭,他知道張超嘴上說的這麼坦然,可是心中還是不太舒服。但是宋珫想起在都察院的那些事情,心裏也不太舒服,他跟著張超混久了,對都察院吹毛求疵,動輒以道德說事,很是有些不習慣。
再說他一任行人司行人,一任禦史,現在是第二任,已經是資深禦史,也該想一想出路了。
張超明白他的心思,就說到,“大戰將起,首重戰馬。固原位於寧夏南部,有多處馬場,又可與西蕃回易以茶換馬。
近些年地方懈怠,又有慶王邊將侵占,需要整治一番。此軍國大事,非能言敢為之士不可,不知道宋兄可有興趣?”
宋珫聽完,大喜過望,上麵有張超在,他這趟差事必然一帆風順。當年馬文升在陝西出名,一靠鎮壓土達,二來就是靠著整理茶馬貿易。宋珫相信張超的能力,一旦張超獲勝,必然也有他一份功勞,所以他立刻就同意了。
張超對陝西那邊一點不了解,既然決定要去,當然要多找一些自己的人,他下一個想到的就是張彩。張彩在吏部郎中的位置上,對人事安排影響很大,張超想請他將王守仁,彭澤都調過去配合他。
由於張超的蝴蝶作用,王守仁在軍事上的才幹很早就顯露出來,所以他弘治九年的會試竟然考中了,殿試二甲順利留京,出任兵部主事。
這一次張超出征,老部下當然要喊上,此時王守仁通過兩年的日本征伐,不論是指揮才幹,還是理論水準,都已經初露鋒芒,該是張超讓他一頭地的時候了。張超準備讓王守仁協助整飭兵馬。
彭澤是張超的同科,弘治三年的進士,先後擔任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張超與他有過接觸。他發現這個人個性剛猛,為官清廉,又是陝西人,可以協助張超征集糧食物資。
雖然此時要回避本鄉為官,但是張超準備請求以彭澤隨軍禦史的名義操辦此事,這樣彭澤就是京官序列了,也就不存在回避一說。
經過王越張超一番行動,弘治皇帝一切照準了兩人所請,而且弘治特別下令不設立總兵官,防止誤了王越的事情。另外王守仁彭澤均被任命為隨軍禦史,輔佐張超。
王越和張超帶著作戰計劃來到了兵部,與馬文升商議,馬文升大吃一驚。馬文升提到了一件舊事,成化八年,兵部提議複套,當時王越的說法,非精兵十五萬,無以複套。現在韃靼的力量更勝從前,你卻說五六萬人就可以做到,如此出爾反爾,到底是什麼意思?
王越就列舉了一番原因,一是朝廷有錢,可以支持久戰,這樣他可以用一年的時間來訓練軍士,準備物資;
二蕩倭營新獲大勝,士氣、軍製、裝備都非常好,新式火銃火炮裝備軍隊,明軍戰鬥力遠勝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