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內閣討論新鮮出爐的內書房時,外廷同樣也在討論此事。吏部尚書馬文升對此不屑一顧,“今上重婦人閹宦,唯獨視我等士大夫於無物,如此國家恐又多事也!”
老馬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走路出行都要兩個人攙扶,他資曆又老,是明代宗景泰二年的進士,當官以來前後經曆了五代皇帝,在本朝資曆第一,誰也超不過他。
所以他赤裸裸的說出這句話,別人都不敢說什麼,老爺子資曆太老,估計當著皇帝的麵這句話也照噴不誤,難不成正德真為這句話砍他的頭嗎?
但是這句話又太過敏感,所以大家夥隻當沒有聽到,此時吏部左右侍郎是焦芳和王鏊,兩人相顧苦笑,搖頭不語。在此時,明朝有一個十分強大的北黨,核心人物是劉健,馬文升這兩個河南人。
劉健曾經多次參與或者主持會試,手下有一大批門生,而馬文升則資曆太老,門生故吏更是說不勝數,所以朝廷上下盤根錯節,首輔和吏部尚書以合作的態度執政,幾乎無往而不勝。
宣大總督劉宇,同樣是河南人,因為劉健馬文升的推薦,擔任了大同巡撫。這個劉巡撫在大同任上,很有經商頭腦,與韃靼小王子私底下的交易幹的相當不錯,然後用賺來的錢賄賂權貴。
很明顯,值得劉宇去賄賂的權貴是誰,極力推薦他的人又是誰,大家夥都知道。這件事幹的太過出格了,以至於北京的錦衣衛都得到了消息。劉宇又順便把調查的錦衣衛百戶也拉下了水。
弘治皇帝聽說後,相當惱火,曾經在召見劉大夏的時候,十分不滿的說道,“健薦宇才堪大用,以朕觀之,此小人,豈可用哉?由是知內閣亦未可盡信也。”
劉大夏聽說之後,沒有為劉宇辯護,因為這件事北黨與李東陽劉大夏為代表的楚黨鬧了很大的矛盾,即便如此,劉宇的升遷也毫無影響,一直升到了宣大總督。
到了弘治十八年,小王子突襲宣府,大明死傷慘重,結果劉健馬文升又把罪過歸到宣府巡撫頭上,並沒有涉及到劉宇,反而計劃讓劉宇接班劉大夏。
這也是為什麼張超突然被提拔到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劉健馬文升兩人沒有阻撓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私心太重了。
相比於張超,劉宇實在太過廢物,又是先帝欽點的小人,讓他接替劉大夏,就算劉大夏有心退休,也決不能接受這樣的接班人。
兩家僵持不下之際,再看到張超的背後又站著強大的南黨,所以就算兩人有心,也擋不住,更何況劉健馬文升的本意也不太願意阻攔,看家護院的打手還是能幹點好,朝廷的官位還有很多,到時候再給劉宇換一個新的崗位就好。
此時馬文升年老,為了以防萬一,劉健與李東陽妥協後,焦芳則被提拔到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一來焦芳是河南人,二來焦芳是天順八年的進士,李東陽的同科,他在這個位置上預備接班老馬,看上去可以左右逢源,兩人都可以接受,但同時也是兩姑之間難為婦。
不對,應該是三姑之間難為婦,張超已經幾次私下聯絡焦芳,要求焦芳跟他協調立場,此事讓焦芳相當為難,甚至是惱火。
此時的形勢相當複雜,由於正德的少不更事,群臣越來越輕視天子,已經鬧了好幾場了。焦芳非常清楚,年後的關鍵戰役就要爆發,文臣要打內庫和皇莊的主意,就算天子犯傻,他身邊的太監也絕不會犯傻,更何況現在又冒出了一個奉聖夫人,而偏偏這個奉聖夫人又是出身於張超的濟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