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經筵事件(1 / 2)

鐵樹開花,皇帝竟然要召來經筵了,大臣們奔走相告,一個個熱淚盈眶,老天爺,我們這群人為了天子改邪歸正容易嗎?

內閣之中,劉健心情也好了不少,他覺得這段時間巨大的壓力和天子大婚果然有了效果,正德皇帝成熟了不少,竟然主動要召開經筵。皇帝既然上道,他也不願意惹天子不痛快,所以就暗示這幾日不要再彈劾了。

但是李東陽卻有些擔憂,咱們這位小皇帝別在經筵上搞出什麼幺蛾子吧,那樣就麻煩了。

九月初二,文華殿,經筵開始了。以英國公充任知經筵事,內閣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任同知經筵事,六名經筵講官全部是資深的翰林,由吏部侍郎王鏊,楊廷和,費宏,梁儲,蔣冕,毛紀等六人組成,焦芳率領六部尚書侍郎,左右都禦史等侍班,給事中,禦史等聽講。除此以外還有展書,侍儀,供事,讚禮等人員,典禮十分隆重。

經筵舉行的時間是朝會之後,正德由二十名大漢將軍簇擁,首先駕到。經筵是文臣的盛會,一切都顯得文質彬彬,大漢將軍也不例外,一個個脫下了盔甲,改穿袍服,但做樣子的武器比如金瓜還是帶著的,顯得不倫不類。

正德在文華殿南麵坐定,然後下令召集文武百官,行禮如儀。鴻臚寺官員將一張書案擺在禦座之前,專供聖鑒;另一張擺放在數步之外,供講官使用。

參加聽講的官員魚貫而入,分列於書案左右,與其他的儀式一樣,必須有目視耳聽的對稱均勻。

這一日要講習的經義提前用楷書寫好,陳列於案幾之上。

在讚禮官的呼唱之下,王鏊楊廷和這兩名講官穿著大紅袍和其他兩名穿著藍袍的展書官出列。講官麵對皇帝,展書官麵對書案左右站立。

講官磕頭,叩頭完畢,左邊的展書官用膝蓋膝行接近書案,打開講義,用銅尺壓平。

王鏊此時已經現在書案前,開始了演講四書。他需要朗讀十幾遍,好讓皇帝記住。

朗讀完畢後,開始了仔細的講解。這個過程其他人員隻能靜聲凝聽,皇帝也不例外。

聽了一會兒,正德有些累了,就動了動腿腳,把一條腿架在另一條腿上,這個時候,王鏊停下了,他嚴厲的朗誦道,“為人君者,可不敬哉?”

王鏊需要不停的說這句話,直到皇帝恢複了端坐的姿態為止。

王鏊結束後,輪到了楊廷和講演曆史,同樣的方式,這麼一晃眼,大半天就過去了。

經筵如此繁文縟節,但這一次卻出乎意料的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講官講課期間,正德皇帝除了偶然動了動,期間一直十分規矩。

等楊廷和說完,憋了大半天的正德突然說話,“兩位先生今日辛苦了。”

“臣等叩謝皇恩。”

“朕聽講了這麼久,還有一事不明,不知道可否詢問兩位先生?”

劉健的眉毛動了動,而李東陽則心裏咯噔一下,怕什麼來什麼,咱們這位皇帝要是這麼好學,我等還彈劾什麼。

“子曰,父在,觀其誌,父沒,觀其行,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