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帶著明鎮明海兄弟沿著海岸線從渤海經黃海東海到達了鬆江府,又沿著鬆江府趕往杭州,此時他的家室已經到達了杭州,長子明威也經漢水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來到了杭州。
因為張母另嫁的原因,所以這一場在杭州的葬禮,張超一家人的身份就有些尷尬,但是張超的地位太高,麵對曾經秉持國政的他,自浙江巡撫以下,每一個人都是恭恭敬敬,絕不敢有半點怠慢。
此時的於氏已經衰落,他們靠著祖上留下的千戶世職勉強度日,於冕一死,現在的於氏家族與張超的血緣關係已經十分淺薄,所以張超也就是見了他們一麵,讓人送了些禮物給於家的後人,卻不願意關照他們。
張超又不是傻子,當年他們母子分開於氏族人起了什麼作用,他當然心中很清楚。再說了他從來不欠於氏家族任何東西,還是少點來往比較好。
他正在與弟弟徐駿交談,徐駿的讀書水平一般,當年張超幫他捐了監生,但是他幾次鄉試都沒有考中舉人,年歲一大也就有些灰心,開始全麵負責張超的人才工程希望學堂。
這個連鎖的初級學堂依靠著經濟處和江南富商每年劃撥的金銀財物不斷擴張,在整個南直隸浙江江西甚至福建兩廣都有無數的小學堂,規模巨大。
這些年希望學堂培養了不少讀書人,甚至很多進士少年時期都在希望學堂讀過書,所以以普及教育為核心的希望學堂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與士林把目光放在希望學堂數百人之中才能挑選出一個能夠考秀才的讀書人不同,張超的目光一直是放在那些在工商學堂學習的未來工匠身上。
這些未來的工匠讀過書,甚至聰明的研究過張超的自然現象的數學原理,他們的不斷加入迅速加快了大明科技的發展,吃到甜頭的商人們於是又不斷捐獻促進了希望學堂的壯大。
正是依靠著希望學堂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才保證了張超領導下的大明工商業資本的迅猛發展,甚至張超夢想多時的實用蒸汽機也已經研究出來了。
實際上蒸汽機的技術難度不大,中國古代有非常出色的密封技術,而最核心的曲柄連軸早已經被中國的工匠應用,所以實用的蒸汽機研究出來用了十多年時間終於研究出來。
蒸汽機研究出來之後,很快就應用在挖礦和工業生產提供動力上,雖然早期的蒸汽機有很多缺點,但是這個大家夥隻吃石炭,卻可以將礦井中的積水排空,這對於大明的礦業簡直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特別是財大氣粗的海外礦主們,熱帶亞熱帶地區環境惡劣,他們可以不在乎土著的性命,將無數土著塞到礦下,但是不斷的塌方和湧水卻不斷消耗著他們的財富,讓他們精疲力竭。這個時候蒸汽機出現了,簡直是救命稻草。
除了采礦業,蒸汽機在紡織業和絲織業也獲得了迅速推廣。有了這個大家夥,工場主們不用在擠在河邊,可以不挑地方隨便建廠,所以真正意義的現代工業開始誕生。
蒸汽機還應用到機械行業,蒸汽機驅動著鍛錘還有各種機械既快又好的將一塊塊鋼鐵打造成大炮盔甲槍支。
當然早期的蒸汽機還有無數問題,往往工作很短的時間就罷工了,所以為了推廣這個大家夥,張超不惜賠本賺吆喝,承諾為每一個買家提供售後服務,每一台蒸汽機後麵都有一個保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