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過去也在豹房帶著一群太監組成的所謂軍隊進行訓練,過一過將軍的癮。但是這種訓練是不正規的,同時也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誰讓皇上的愛好太多了,總是練兵也誤了大好時光不是。
隨著江彬的到來,卻完全不一樣了。這豹房是錢寧的地盤,江彬在豹房就感覺不對,他就千方百計的想帶著正德脫離錢寧的控製範圍。
所以江彬帶著正德練兵,立刻就變得十分正規而且頻繁。偏偏張超組建宣大新軍時,極其重視訓練,軍中有一套完整的訓練手冊,江彬作為主將當然也很熟悉這些。
所以他就把宣大新軍的訓練用到了正德組建的新軍上,宣大新軍是冷熱兵器混成部隊,除了傳統的刀槍以外,還裝備了大量各種口徑的大炮,步槍等。
特別是炮兵,要想打的準,必須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所以張超組建的新軍,炮兵的地位很高,都有一定的數學基礎。
正德突然遇到了一套比較陌生的軍事體係,就產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甚至自學起了數學,興致也越來越高。
這樣一來,白天正德與江彬訓練軍隊,夜間則在豹房與各式各樣的人群玩樂,累了就躺在江彬的身上睡覺,可謂是瀟灑自在。
而政務就完全托付給軍機房,對於正德皇帝如此沒有正行,張超等人早就習慣了,張超這個時候將主要的精力用於恢複北方的經濟和秩序,同時致力於他之前的一係列改革措施的執行。
張超的改革措施看起來都不錯,對明朝的體製沒怎麼觸及,以精兵簡政為主要目的,重點在於對國家的修修補補。
科舉改革已經運行一段時間了,因為他的操作模式更加精確化,也顯得更加客觀,所以相當受歡迎,應試考生不需要再擔心主考官不喜歡,就立刻死亡了,因此一些長期的倒黴蛋因為第二場第三場的出色而成功考中。
但是這一條改革在官場上卻是爭議頗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各房的閱卷官想收門生卻變得十分困難了,變成了打分製,閱卷官就算推薦的試卷某一道題給了滿分也不一定考上,所以各房房師的地位無形中下降了。
但是考生需要有個座師擋風遮雨,考官也同樣需要門生搖旗呐喊、延續權力,所以來自高層的兩位主考官立刻就變得更受歡迎,因為沒有那麼多房師來爭搶士子,反而顯得資源更多。
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驗,這一套考試製度在中樞獲得了很大的支持,因為這一套製度極大的加強了考試的公平性和中樞的主導作用,高層當然更樂意。
但是主考的位置實在僧多粥少,為此原來隻往兩京派出翰林作為鄉試主考的製度改成了由朝廷往各省派出主考,這樣一下子多了二十多名主考,競爭壓力就沒有那麼大了。
相比於科舉製度的成功,裁軍和整頓屯田就有點虎頭蛇尾了,這主要是因為藍衣賊又死灰複燃了,朝廷用人之際,當然不敢動武人的根基。
就在張超辛辛苦苦忙著改革的時候,被困在大別山的藍衣軍,利用了這個冬天成功的進行了一番整合,並且將勢力擴展到整個大別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