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鍾祥的明威對於妻舅這般好心,確實一無所知,他現在與興王君臣相得,兩人空閑時間多得是,談論一些詩文,甚至於對於父親的學說,他抱著鑒賞的態度來看,雖然問題多多,但確實有些地方說的很有道理,也能自圓其說,隻不過文字太過直白,又太過細致,怪不得當年父親考上進士都那麼困難。
明威被父親趕到興王府,本來很是意誌消沉,不過興王這個人很不錯,除了愛磕丹藥這一點以外,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甚至喜愛讀書,為人寬仁大度。
這樣一來,明威與興王這對君臣的關係愈發親密,而明威對於年幼的小世子更是關懷備至,恨不得把平生所學都教給這個小世子。
當張超聽到明威身邊的人彙報之後,出乎意料的寫信誇獎了明威,還讓人送來了無數財物,甚至讓明威妻子徐氏派人接手了很多產業,有棉田,桑田,很多工場的股份。
明威雖然糊裏糊塗,但有了這麼多收入,日子過得十分寬裕,倒也是瀟灑自在。
明威的妻子徐氏是大家閨秀,丈夫雖然仕途不怎麼樣,但性格溫順,學識淵博,又不沾花惹草,所以她對現在的生活倒也是心滿意足,當然如果沒有母親三天兩頭的來信催他們入京就好了。
無奈之下,徐氏隻得寫信給公公張超,為丈夫說起了好話,請求張超想想辦法讓他們夫妻回京看望下母親。
這封信很快就送到了張超那裏,張超微微歎了一口氣,他對於明威實在是恨鐵不成鋼,就算老子我不待見,但你是嫡長子呀,連做做樣子拖延時日以待未來的想法都沒有,真是寧願養兒如狼,不願養兒如羊,這樣跟綿羊一般的孩子日後可怎麼辦呀,要知道他的兄弟可都是如狼似虎之輩。
而對於這個長媳,張超卻十分滿意,不愧是大家閨秀,徐瓊教的很好,甚至於連孫子都已經有了三個,還都教的很好,張氏後繼有人呀。
所以張超的回信好好的安慰了一番徐氏,說自己會立刻派人去接她和三個孫子入京,至於明威,實在是官身所限,張超又是吏部尚書,不方便帶頭違法,隻得委屈他了。
寫完了這份信,張超就讓順福安排人去接徐氏母子上京,這個時候老四明洋就在張超身邊,看著張超寫完,他高興的說道,“父親,還是孩兒親自去接大嫂和三個侄兒吧,要說起來,孩兒都好久沒有見過大哥了。”
張超笑著說道“你這個小叔子親自去接大嫂??恐怕你是待在為父身邊,嫌悶想跑出去吧,這樣也好,男兒誌在四方,出去走動走動也好。
隻不過陸路是不好走的,你還是走運河經長江過漢水去接徐氏母子,寧願繞路,也要注意安全,藍衣賊還有一些殘部待在湖廣呢。”
明洋答應一聲,就跟著順福出去了,張超看著小兒子充滿著青春活力,心裏很是高興。他有四子一女,次子明鎮雖然已經成家兩年,但因為守孝的緣故,一直沒有孩子;
老三明海已經定親,對於明海的婚事,張超精挑細選,最後選的是老友宣大軍副教化使秦寧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