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僵持(1 / 2)

這麼早就遇到了韃子,明軍立刻緊張起來,經過一番前哨站之後,不管是蒙古人還是中路明軍都明白自己遇到了對方主力,這個消息傳到了正德耳中,他有些出乎意料。

韃子竟然南下了,這也太奇怪了吧,以前韃子遇到大明的大規模進攻,不是應該躲到漠北,然後誘敵深入在圍殲的嗎?當年丘福之敗就是這個原因,為什麼現在竟然會這麼早就冒了出來?

事實上小王子也是沒有辦法,河套和開平兩戰的結局說明了一個問題,他隻要敢於後退,明軍必然是沿著河流築城堅守,所以這一次東部蒙古之戰,他決不能重蹈覆轍,所以隻有出擊正大光明的擊敗當麵的中路明軍。

對於祖宗如何討伐蒙古研究的比較深入的正德皇帝雖然納悶於小王子的選擇,但正德反而並是興奮不已,他摩拳擦掌,甚至於拔出佩劍,連續虛砍了幾下。

正德的兵力十分充裕,有十多萬人,背後還有幾萬蕩寇軍隻要一聲令下,隨時可以增援,所以正德立刻敏感的覺察到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殲滅韃子的良機。

隻要能拖住小王子,然後各路明軍合圍,這大股的韃靼騎兵很有可能被圍殲。所以正德決定打出自己皇帝的依仗,以自身為餌,把這股韃靼吸引住。與此同時,明軍的信使會以最快的速度傳遞到薊鎮和開平方向,下令蕩寇軍和宣大軍趕來增援。

但是應該怎麼做才可能吸引住敵軍呢,正德決定示敵以弱,在正德看來,明軍的精銳是他率領的左右官廳,而薊鎮的這幾萬人戰鬥力肯定比不上他親自訓練的軍隊。

所以正德下令薊鎮總兵張俊率領所部主動出兵挑戰韃子,這是一個十分違背常理的戰術,一般來說,第一戰一定要用精銳部隊,這樣好增強士氣,皇帝怎麼反著來。

“副將軍,朕的左右官廳乃是大明一等一的精銳之師,若是太早出現,嚇跑了韃子那就不妙了。唯有如此,韃靼騎兵才不會跑走。朕欲全殲這一部賊寇,唯有如此,方可全勝。”

江彬聽完正德的解釋之後,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的天資聰穎,但是這薊鎮張俊部靠不靠譜,他心裏沒底呀。

但是皇帝的想法又很有道理,所以江彬也沒有理由反對。張俊是一個資深的高級軍官,張超屬意讓他出征,就是用他的沉穩。萬一遇到韃靼,明軍就會結陣防守,慢慢的消耗韃靼的軍力。

但是現在正德讓張超主動進攻韃靼,張俊也有些發慌,但是他又不敢說臣做不到這樣的話,隻得老老實實硬著頭皮進攻,所以張俊幹脆用的是蕩倭營成熟的戰術,慢慢的往前走。

同樣是張超成熟的戰術,同樣是步騎炮聯合作戰,薊鎮的軍陣出現在小王子眼前時,小王子卻是有些疑惑,他總覺得有地方不對頭,但是哪裏不對,他一時之間也說不上來。

與這一套軍陣打過不小交道,小王子通過戰爭學習,也總結出一套破陣的戰術。他的戰術就是將火器融入騎兵戰術,集中全力用火器敲掉明軍不多的機動力量,然後充分利用騎兵的機動性,慢慢的撕下明軍的皮肉。

長期的戰爭,也讓韃靼部擁有了不少火器,他們也利用明軍的降兵組建起自己的火力部隊,小王子天才的將這麼一隻火器部隊集中使用,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在戰場上突然用出來,還有有很大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