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正在處理公務的靳貴隻覺得頭皮發麻,他現在萬分思念張超,因為他發現現在南方的形勢太複雜太惡劣了。
早在離京前,張超就對南方的形勢跟他商議了一番。現在天子出征,寧王又不安分,而江南的軍事力量不夠。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這一次他們的使團到了南京後,不要溯江從九江入贛,而是走運河從浙西入贛去迎接小皇子。
除此之外,南京兵部尚書陸完似乎與寧王關係很好,為了以防萬一,旅完也一並加入使團之中,而他則根據形勢自己決定是去迎接小皇子,還是坐鎮南京。
靳貴就是在這樣心中極度不安的狀態中出發的,到達南京他與楊旦密議後,就決定執行張超的第二方案,因為楊旦給他說了很多寧王不法的事情,若是他們在南昌被寧王一鍋端,麻煩就大了。
靳貴畢竟是使團的首領,就在他準備出寧追趕使團之際,有一個人的到來卻改變了靳貴的主意。
這個人就是明鎮,他率領著一個船隊剛剛回到南京,聽說靳貴在寧,就趕來拜訪。
靳貴對於明鎮突然出現有些奇怪,“賢侄,老夫聽你父親說你出海去了南洋,怎麼突然回來了?”
明鎮憨厚的一笑,“小侄母親身體有些不好,故而回來看望一下。”
靳貴對於張超的家事也有所耳聞,他明白隨著張超讓老三明海母子掌權,這老大老二確實有些尷尬,所以老大成為了王府官仕途徹底毀了,老二則幹脆跟張超翻臉,軍官也不幹了,直接出海自己打拚。
靳貴就問起了明鎮這幾年的經曆。明鎮簡單的說了一下,祖母病故,他按製度守孝之後,就成立了一家公司,招募舊部和出海的勇士,冒險帶著一條船隊出海去了南洋,後來又聽說西洋香料價格高昂,他又帶著船隊尋找所謂的香料群島,他運氣不錯,找到了這個群島,於是就不斷的販運香料,所以很是大賺了一筆。
但是出門在外就有些思念家鄉,又聽說母親有病,所以就帶著船隊押運著西洋貨物和香料回寧。這一回光光他帶回來的金銀貨物就不下幾十萬銀元。
聽完明鎮的介紹之後,靳貴見此子皮膚黝黑,臉上還有刀疤,卻是神采奕奕,不由得十分感慨。
這真個好孩子,有膽有識,張子卓也真是舍得讓他出海打拚,雖說這些年海外開拓收入很高,但風險也同樣很大,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道理在張超父子眼中看來真是不當回事呀。
兩人聊著聊著,明鎮就問起了父親的情況,聽完靳貴說起張卓這幾年的煎熬後,明鎮嘴角一撇,倒也沒說什麼。靳貴以為他們父子還有心結,當然又勸說了兩句,別跟你爹慪氣了,他也不容易,再說你們張家家大業大,幾個兄弟都會分到很大的家業,別爭了。
明鎮感激了靳貴的好意後,才說明來意,明鎮告訴靳貴一個壞消息,他在港口卸貨的時候,聽說大批的藍衣賊敗亡之後,潛入江西,很多都投入到寧王護衛中。他聽到之後覺得十分不妥,故而過來報信,請靳貴千萬注意。
這個消息就如同一個重磅炸彈一般炸醒了靳貴,他連忙詢問細節。明鎮也沒有說太多的細節,隻是說他是從港口聽往來長江的船戶所說的,另外當年藍衣賊平定之後,很多頭目都不知所蹤,兩件事一對照,明鎮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靳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