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慘敗,連世子都被俘虜,所有人都知道寧王之亂差不多平定了,這才多少天呀,所以整個南直隸一片歡騰,這死皇帝加寧王造反折騰了幾個月,終於太平了。
就在這一片歡騰之際,衡山居士文徵明也是鬆了一口氣。當年因為名聲太大,所以文徵明曾經被寧王招募,幸運的是他沒有應征,這才逃脫了這一難。
當然寧王造反的時候,他也是滿心驚恐,這寧王若是真的造反成功了,他麻煩早就大了,鬼知道到時候寧王會如何對待他這個不識相的,現在好了滿天雲彩散了。
所以文徵明準備寫一首詩來紀念官軍討賊成功,他早在弘治二年就與張超一起考中了舉人,可惜考了好些次會試,總是考不中,也就死了心了,看來沒有官運,那老老實實在家做一個老爺,也樂得逍遙自在。
當年蘇州四大才子,歲數最大的都穆混的最好,早早考中了進士,後來官至一省學政,現在早已經病故;而祝允明總算和兒子一起考中了正德六年的進士,隻不過五十多歲好的人在官場也沒有多少前途,現在在山東當著縣令,而且不斷寫信回來,抱怨官場難為,看起來回到家鄉的日子不遠了。
當然四人之中,混的最慘的是唐伯虎,這也是命運使然,唐伯虎在張家待得厭煩了,前幾年傻乎乎的被寧王招募,最後看出不妙,在去年裝瘋賣傻總算是逃了出來,然後又無臉繼續去張家為幕僚,隻好躲在家鄉,終日飲酒作畫為了,也不務正業,要不是有張超的定時接濟,唐伯虎搞不好連飯都沒得吃。
所以很想得開的文徵明對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就是他暢想往事,回憶過去的時候,已經蓋好了桃花塢的唐伯虎登門拜訪,這一次唐伯虎不是一個人過來,他們這些文人最大的東主安國也一並過來,這讓文徵明有些吃驚。
安國與李東陽的門生邵寶是親戚,所以依靠著邵寶的關係,安國很快就發家致富。安國又是很有名的收藏家和印刷家,與張超手下的華秀才丁秀才一群人關係也很好,而且安國的社交空前活躍,甚至於與楊一清都有詩文相贈。所以憑借著過硬的關係網,安國成為無錫最有錢的商人之一,與華家齊名。
安國這一次過來,是擔負有使命的。張超設計國士院,目的很明確,希望他手下的商人能夠走上政治舞台。
所以得到張超的來信,華秀才丁秀才等幕僚就立刻動起手來,尋找適合的人物,參選南直隸的國士。南直隸應天鳳陽二巡撫加上中都南都,整整有四十多個名額,是天下必爭之地。
張超的書信寫的非常清楚,南直隸他們這些人能夠控製的,聽話打招呼的必須有七成以上,所以必須提前確定人選,而且要保證肯定能選舉的上。
作為張氏集團的重要合作者之一安國就擔負著在蘇州確定人選的重任,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官宦世家出身,又是舉人,自身頗有才學,名氣很大,更重要的是這個人清靜無為,性格嚴謹,不同於唐寅那般張揚,所以這個人選隻要推出去,就肯定能夠當選。
安國將張超準備召開國士院,下令天下的有功名的士大夫和太學生一起選舉國士一事告訴了文徵明,並且表明了他的想法,請他務必代表蘇州人參選這個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