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讓同仁成為你重要的貴人(1)(1 / 3)

常言道:“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能成大業者,大多需要借助同仁的力量,單槍匹馬,獨闖天下固然值得讚許和欽佩,但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要知道“人心齊,泰山移”的古訓是永遠不會過時的,一個人如果擁有不錯的才華,再加上貴人的相助,就沒有什麼辦不到的事情了。

找對同仁,同舟共濟創偉業

民間有諺語:“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個人的智慧和能量總是有限的,但如果能夠集思廣益,兼取各家之長,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股力量便能幫助你早日實現理想,走向成功。

曆來為人們所稱道的“桃園三結義”,就是同仁之間相互依靠、共圖大業的一個最好例子。在中國古代,隻要誌同道合就可以義結金蘭,結拜換帖,成為同甘共苦的兄弟。當初,劉備為了讓關羽和張飛輔佐他打江山,與其結為換帖兄弟。其實,他們三人都是普通人,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三個處於社會下層的普通人,最後經營起一番事業來,在群雄逐鹿的三分天下過程中取得一席之地。

縱觀曆史,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不但在創立政權的時候,需要廣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在鞏固政權,治理國家的時候,更離不開同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善於利用這種力量。他曾經對大臣們說:“許多帝王總是按個人喜好做事,心情好的時候連毫無功績的人也胡亂封賞,一旦有任何不順心的事,便馬上大發雷霆,不分青紅皂白濫殺無辜。天下之所以大亂往往是這個原因。我日夜以此為警戒,如果各位有意見,不妨直率地提出來。”唐太宗正是由於廣泛地聽取和采納臣子的諫言,才能不斷地反省自我,揚長避短,從而鞏固自己的政權,創立了太平盛世的繁榮局麵。

巧妙地利用同仁的力量,不但在古代可以幫助自己建功立業,對我們現在也有極大的啟發意義。比如說經商,如果一個人資本不足,各方麵的條件都還欠缺,那就不如多和幾個人結為“同仁”,集眾人的智慧與財力,使自己經營的事業變得更大,從而更具競爭力。

曾經名噪一時的香港房地產業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就是依靠同仁的力量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來源於1958年香港商界“三劍俠”組合的“永業企業公司”。所謂“香港商界三劍俠”指的是三位在經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業家,即地產巨子郭德勝、證券大王馮景禧、華資探花李兆基。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產業,但又缺乏單獨作戰的實力,於是經過協商而“誓師結義”,提出一個同仁企業的基本綱領來,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

當時英國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給公民使用,公民隻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問,這樣任何人隻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獲得轉租土地使用權的利潤。香港地少人多,各業興旺發達,土地轉租的利潤必然越來越高。為此,從1950年起,馮景禧與人合夥購買土地官契,進入房地產領域,到1958年,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郭德勝來找馮景禧,確實是找到了一個行家裏手。

李兆基對香港的實業進行了多方麵的考察,認為進入房地產領域是最佳選擇。他反應敏捷,足智多謀,有他參加“永業企業公司”,幾乎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同仁企業請出諸葛亮來做“總經理”。

“永業企業公司”以“三劍俠”為核心再夥同另外五位股東開業,首先買入沙田酒店,表現出不同凡響的手腕。郭德勝老謀深算,馮景禧精通財務,李兆基膽大心細,三人上陣,可以說是珠聯璧合。他們三位後來都是進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業家,能夠在一家公司共同奮鬥,算得上是香港現代經濟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於起家時資金有限,最初的經營方式是以低價買進舊樓,拆掉重建,再伺機收購一些無人問津卻又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進行轉手買賣,並且製定了“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營銷政策,贏得了用戶的信任。

五年下來,雖然沒有大發,卻為後來的大發奠定了基礎。在已經看到了前景的情況下,“三劍俠”決定亮出自己的旗號,他們“甩掉”其他股東,重新組合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源於馮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鴻”字源於郭德勝的“鴻昌合記”的“鴻”字.“基”字幹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對“永業”向“新鴻基”改組一事,香港輿論界後來評論說:“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從‘永業’開始三人聯手,生意做得很順,否則的話不會五年後繼續合作。”其實,“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主要原因還不在於生意做得順,而是三人在這五年內感受到同心協力的成果和愉快。他們可以“甩掉”其他“永業”股東,說明他們是精明的企業家,審時度勢後可以迅速作出決斷;而且他們一開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業的誌向,找來可以共謀一件大事的同仁,如同《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足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標作為合作的基礎,當這個目標實現或者實踐證明不能實現時,合作便必須中止,不應受其他因素的幹擾。這也是他們可以仿效“桃園結義”的辦法組建公司,經營產業,卻也不為傳統的政治體製觀念所束縛的務實態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