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浪費者信托想到盲目信托
泛讀地帶
作者:車耳
顧名思義,浪費者信托就是為那些家境雖好卻生活沒有規矩、花錢沒有節製、自控能力差的人所設計的財產信托。在中國有“紈絝子弟”的說法,指的就是這種人。這些人雖然有錢但是不會合理支配和使用,於是就得請外人來幫助管理其財務。盲目信托則是指信托的委托人拋棄對信托財產的所有支配權,由受托人擁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權來管理和處分信托財產,委托人和受益人對信托財產的投資情況放棄任何知情權,也無權幹預。
為什麼自己的錢要別人控製?為什麼自己的孩子要受他人管理?為什麼財富的主人心甘情願放棄知情權和幹預權?答案很簡單:溺愛害人害己,無自控能力的人害己害人,於是就需要外界和製度來糾正。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浪費者信托的優勢
前一段社會關注較多的李某某強奸案,就是溺愛害人害己的典型案例。假如李某某的父母有自知之明,在早前李某某幾次惹是生非後就考慮讓第三者介入——比如讓浪費者信托方式介入,那這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悲劇的事件就可能避免發生。
浪費者信托是一種委托人出於保護受益人目的而設立的信托。比如知道孩子有惡習又屢教不改、已經對其失去控製力的父母,可以將孩子生活費用交給受托人或者信托公司。在這種信托中,受托人控製著信托收入和支出,按照受益人的實際需要將生活費少量地發放給受益人。受托人還可以繞過受益人,直接支付給向受益人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比如直接向學校支付學費,直接向旅行社支付機票和住宿費,以免受益人截留挪作他用。受托人甚至無須谘詢家長就可以拒絕受益人某些奢侈性消費要求,比如去酒吧和不良夥伴們喝酒甚至還找小姐。
這種信托專門針對受益人的浪費習氣,避免被委托的財產被其恣意揮霍。為了使信托財產始終處於安全狀態,委托人還可以在信托文件中規定嚴格禁止受益權的轉讓,受益人不能提前終止或向債權人轉讓、抵押信托財產及收益。同時還規定,如果受益人欠債,其債權人在信托財產事實上轉移給受益人之前,不能接近或得到受益人的利益。換句話說,受益人的債權人對信托中利益無權做出主張。如此一來,即便受益人是個揮霍無度的人,向其分配的財產也不會被債權人合法收走。
這種浪費者信托,不僅可以用於對晚輩、還可以用於對長輩的限製上,比如子女直接將費用支付給養老院而不是讓老人自己支付,這樣還能避免老人掉入騙子的陷阱。當今社會網絡發達,個人信息流失過快,老人被電話詐騙的事例比比皆是,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信托限製性消費能起到未雨綢繆的防範作用,能讓分辨力下降又固執己見的老人避免落入欺詐陷阱,安享晚年;也能使得花父母錢如流水的子女行為受到遏製,惡習得以收斂。對李某某這樣的年輕人說來,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其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遠。
盲目信托的好處
盲目信托是指委托人給予充分信任、讓受托人全權管理信托財產,自己不參與、不過問、不幹涉。這種盲目信托在法製嚴格的西方國家主要適用於公職人員以及公司高管等個人理財。由於這些人的工作性質與其決策地位之間產生利益衝突,因此立法者往往要求這些人采用盲目信托來隔離其個人財產的投資管理,以避免可能出現的利益衝突以及內幕交易,從而確保其決策的客觀公正。
同時,盲目信托的受托人必須是獨立於委托人影響之外的金融機構,委托人不能持有其相當比例的股份或對該機構有實質性影響。這時委托人必須簽訂合同主動放棄許多權利,包括:不得對受托人的營運管理方式做出指示,不得要求受托人提供賬目報告,不得任意取消受托人做出的營運管理決策,也不得變更受益人等。
不僅限於對公職人員和金融機構高管,盲目信托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揮作用。取材於真人真事的著名電影《公民凱恩》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868年,凱恩的母親從一個拖欠房租的住客那裏獲得了一個廢礦的開采證,後來證明它實際上是一個金礦,蘊藏量占世界第三位。一夜暴富的母親並沒有昏頭,她不顧凱恩父親的反對,冷靜地以礦產開采權人的身份,委托銀行家泰徹的公司全權管理這份剛剛獲得的產業,並且將年幼的凱恩交給泰徹照管,將其帶往大城市受正規教育,離開自己所在的窮鄉僻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