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懂得什麼是“美”,就會變得更美(3 / 3)

可憐的是,這樣的“偽小資”在我們周圍可謂數不勝數。無論是在平日生活中,或是特殊場合時,隻顧一心追求名牌卻絲毫沒有按照“美”的規律將它們搭配起來,隻會讓其他人感到別扭和難受。

在生活中,真正的“美”,雖然並無強製定義,卻一定會令人感到舒心愉悅。或許有人會說,哀傷的、憂鬱的氣質,也是一種“美”的表現。然而,林黛玉式的惆悵之美雖然也被人們所喜愛,可到了現實生活中,卻沒有幾個人會真正選擇一個病美人成為朋友或伴侶。這種帶有“負能量”的氣質,大抵也隻有出現在文藝作品中時才會被世人廣為接受。

1907年的時候,年過四十的蔡元培先生,毅然放棄了當時翰林院編修的“功名”,來到德國的萊比錫大學。他在這裏學習哲學、美術及文學等課程,並在此對美學產生了濃鬱的興趣。

德國是近代美學的發源地,康德曾在此敘述了美的超越性及普遍性,蔡元培先生對他的思想倍加推崇,並以康德的美感論,結合中國傳統的禮樂思想,認為“美”即是一種能夠引起人們舒暢、振奮的心情,並由此產生輕鬆、滿足、和諧的情感,關鍵是,它必須有益於社會,若非如此,再華麗的東西,也不能稱之為“美”。

由此看來,當一個女人想要變得更美,更有氣質時,她必須摒棄身上的負麵思想,積極從周圍獲取正能量,並讓自己的言談舉止、著裝打扮變得更加令人舒心,唯有如此,當她再加以適當裝扮時,才會被人們認為是一位真正的美人。

在北大校園裏,荔枝算不上一位標準的美人。她的眉眼太細,輪廓也不夠深邃,又因為平日裏隻愛穿一些素色的衣衫,說話細聲細氣,放在人群中,一眼望去並不出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小家碧玉卻遭到了無數男人的追求。

有關這一點,荔枝自己都覺得奇怪。比起同班一些大眼睛、白皮膚,身材火辣的女孩,自己的確沒有什麼特別驚豔的地方,卻為何總會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情書?為了搞清這個問題,荔枝壯起膽子,抓住了一個給她寫情書的男孩,問道:“你到底喜歡我哪一點?”

男孩顯然被她問懵了,撓著頭,紅著臉想了半天才回答:“我覺得,看著你的感覺,特別舒服。”

看起來感覺“舒服”,絕對不是一句通常意義上恭維女人的話,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句平直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廣大男性的真實心聲。對女性而言,長得再美,氣質再好,卻隻能對鏡孤芳自賞,是一種“納西塞斯式”的悲劇。女人的美,隻有得到異性的認同,才會真正得到升華,綻放出“美”的兩性意義。

再孤傲的女子,在內心中也會渴望一位男性認同自己、賞識自己。此時,男人的意見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一次網絡調查顯示,世界上的大部分男人,並不會選擇那些長得特別驚豔,或是美得“驚世駭俗”的女人做伴侶,通常情況下,他們更傾向於選擇一位身材比例大致合理,接觸起來感覺舒服的女子。

在男人的心中,過於美豔的女人就好像一尊高不可攀的藝術雕像,若是放在高處供人觀賞,尚可起到愉悅身心的作用,可若是將她們搬下“神壇”,娶回家中,反倒不知該如何相處了。

對女人而言,過於華麗的事物也是如此。例如,綴滿了花朵或奧地利水晶的鞋子看起來固然美麗,可真要把它穿在腳上,卻又會令人發愁,因為大部分女人無法駕馭這種美麗,我們可能完全找不到一件合適的衣物來搭配這雙鞋子,如此一來,即便強行穿著它走出去,恐怕人們第一眼看到的也會是鞋子,而並非穿著鞋子的我們。

所以,對於大部分普通女人而言,太過華麗或是太過藝術的物品,反而不適合日常所用。因為它們太過奪目,反而容易喧賓奪主,與我們自身的氣質格格不入,反而令我們自身的“美”大打折扣。

被展示才是“美”存在的意義

氣質是心靈美的外在表現,這點毋庸置疑。然而,一些女人隻注重外在美而忽略內心的修煉,這固然是一種不正確的人生態度,可若是反過來,女人隻注重提升內心卻完全不嗬護自己的外表,同樣也無法修煉出完美氣質。況且,某些女人若是認為,隻憑心靈美便能夠獲得他人的青睞,無異於癡人說夢。

世界有多麼殘酷,從對待女人外表的偏見就可見一斑。曾有研究表明,外表靚麗的女人,獲得成功的機會是那些不夠漂亮女人的三倍之多。而一個毫不注重修飾外形的女子,即便她讀再多的書,擁有再高的智慧,恐怕也隻會落得一個“滅絕師太”的稱號。而那些看起來更加舒心、美麗的女子,隻需稍稍充實一下內心,便能尋得大好郎君以及前途無量的工作。

但這並不是鼓勵女人一心追求外表的美麗而忽視內心修為。事實上,無論是內心的“美”,還是外表的“美”,也隻有當我們將其充分展示出來時,才不負這“美”的意義。而一個長得不算太差的女子,隻要懂得如何展現自己“美”的一麵,便可引來許多人的喜歡。

然而,許多女人不懂這個道理,她們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認為“內秀”才是好女人的標準,若是無論遇見誰,都向其胡亂展示自己的美,豈不是太隨便了一些。更何況,對於身邊親近的人來說,心靈美是無須向其刻意展示的,日久自然見人心,相處到了一定時日,對方自然會發現自己是一個善良、淳樸的好女人。

這麼說雖然沒錯,可問題是,許多情侶還未處到“見人心”的時候,便早已因為各種瑣事分道揚鑣,男方也不再有機會去細細體悟前女友的“心靈美”了。更何況,在一個急功近利,大家恨不得24小時都拿來工作、娛樂的時代,這企圖讓他人主動發現“心靈美”的願望,實現起來實在難於登天。

王其芳是個30歲的大齡女子,從28歲起,她就走在了不斷相親的“不歸路”上。兩年以來,她相過的男子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幾乎可以認為,但凡是休息時間,王其芳都給利用了起來。有好事的同學統計了一下,每當給王其芳打電話,十次裏麵有九次,她不是在相親,就是在去相親的路上。

然而,相親了這麼多次,卻沒有一個男人看上她,最好的情況,也不過是一起吃過三次飯,就再也沒有下文了。王其芳知道,自己體重高達70公斤,絕對不能算是一個美人,可她自視工作好,修養也不錯,那些男人看不上她,她也並不在意,隻是一味安慰自己,緣分還未來到。

直到有一天,王其芳的最後一個閨密都走進了婚姻殿堂,她才忽然驚慌了起來。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失去了最後一個同盟軍,周圍目光的焦點都會放在自己身上,許多人一定會在聊天時說出自己的名字,並在後麵加上一句:“看,就是那個胖胖的王其芳,都30多歲了,還沒有男人要她。”

為了打消這種焦慮感,王其芳將新婚的閨密約出來喝茶,並直白地問她:“你到底是怎麼把自己嫁出去的?”

閨密看了看王其芳,卻並不急著正麵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慢條斯理地反問道:“你是想問,自己怎麼相了那麼多次親,卻每次都被對方踹掉吧?”

眼見王其芳愣愣的,不知道怎麼回答,閨密又一臉恨鐵不成鋼地指著她說道:“你以為是因為自己胖嗎?錯!是因為你從來就不肯好好收拾自己,也從來都不肯把自己的優點展現給別人看。你這種溫吞的個性,難道還指望男人來發現你的好嗎?”

接著,閨密不由分說地拉起王其芳,先去理發店給她換了一個短發微卷的造型,接著又帶她去商場,逼著王其芳買了一套大方簡約的低胸硬質布料連身裙、一雙黑色坡跟的厚底鞋,然後又用脫毛膏將她一身的汗毛脫盡。在做完這些之後,閨密將王其芳推到了鏡子跟前,拍拍她的背,說:“你看看,雖然你是個胖子,但世界上也有漂亮的胖子。所以,胖不是你的錯,沒有向外展示自己‘美’的風格,才是你至今嫁不出去的原因。”

就這樣,王其芳帶著閨密幫她設計的造型,在三個月後,也成功地披上了婚紗。婚後,丈夫常對她說:“我就喜歡你這種肉嘟嘟的手感,還有那一身富態的氣質。”

王其芳絕不是唯一一個通過改變形象就將自己成功推入婚姻的女人。實際上,女人隻要懂得如何展示自己的“美”,無論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都能夠占據極大的優勢,甚至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這,正是“美”的魔力。

一個不夠“美”的女人,無論對自己做了什麼,人們都不會將她與氣質聯係起來。這種“美”,卻未必一定要五官漂亮、身材勻稱。據說,世界第一豔星瑪麗蓮夢露,身高不足160厘米,體重也超出標準許多,就連身材,也是腿短身長的類型,然而,正是因為她懂得如何表現自己最“美”的一麵,反而讓人覺得她性感無比,美豔動人。

不少北大女人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即天生長得美的女人,不如後天懂得展現美的女人。更何況,天生便長得完美無瑕,五官按照黃金比例排列,並且拍照時360度毫無死角的女人,實在少之又少。事實上,世界上的大部分美人,都極其懂得如何向世人展現自己最美的一麵。

而最完美的氣質,也隻有在這種展現“美”的時候,才會被一同釋放出來,並同“美”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女人最自然最標誌性的符號。因此,女人不應吝嗇自己的美,無論我們的氣質是清新優雅,或是性感華貴,都應將其大方地毫不吝嗇地展現出來。否則,就算將這種特質一輩子藏在心中,也不會有人進入我們的內心欣賞這種“美”,隻待年華老去風華不再時,或許會驚奇地發現,我們早已失去了展示“美”的機會,失去了命運賦予我們的最美時光。

懂得讓愛與美適度綻放

曾經有一個叫小梅的女人,她每次戀愛,無不用心至極,卻都以被甩告終。而每一任男友最後都會對她說:“你是個好姑娘,但是我們並不適合。”後來,在一次聊天的時候,朋友對她說:“小梅,你長得也挺好看,是不是桃花運不好?為什麼已經交往了三個男友,卻都沒有結果呢?”

小梅想了想,無奈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啊!每一次戀愛我都挺認真的。就拿第一任來說吧,當年,我為了他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為他傾其所有,還跟著他一起去了南方打工,他喜歡我穿什麼衣服,我就買來穿給他看,他喜歡我化什麼樣的妝,我就努力去學來化給他看。大概是我遇人不淑,他居然是個花心鬼,我們交往還不到兩年,他就開始劈腿,跟別的女人跑了。”

聽了小梅的回答,我們大概能夠隱約猜到,為什麼她這麼盡心盡力,在愛情中卻依然沒有獲得一個好的結果。答案就在這“盡心盡力”上。女人的美,固然是需要男人來鑒賞,可是一個太過於在意男人眼光的女人,甚至所有費心的裝扮都隻是為了取悅男人,卻反而會因為太過失去本性,完全不會得到對方的讚賞。古人所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大致說的就是這樣一類事了。

不過,小梅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她失去了第三任男友之後,她痛定思痛,發誓今後無論遇見什麼樣的男人,都一定要學會先讓自己開心、快樂,也不會再因為男人的一句話,就盲目改變自己,讓自己難過,更不會全心全意取悅對方,並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生活的軌跡。

就在小梅發誓之後,奇跡出現了。她很快遇見了第四任男友。可這時的小梅,再也沒有將全部的重心都放在男人身上。她保持著自己獨立的興趣和愛好,每天也隻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打扮,甚至會推掉男友的約會,去陪閨密看電影。偶爾就連她自己也覺得,自己對男友的態度,是不是有些太過惡劣了。

很快,小梅便接到了男友正式談判的邀請。此時,她的心中也不免一驚,莫非分手“魔咒”又要出現了嗎?然而,小梅的擔心是多餘的,男友拿出了求婚戒指,對她說:“我們結婚吧!隻有和你結了婚,我才能徹底將你抓牢,成為我一生的伴侶!”

在放棄了取悅男人之後,小梅終於修成正果,成功覓得了好郎君。當看見這個大好結局時,大家會不會覺得很眼熟,在我們身邊幾乎存在著無數個“小梅”。大約每一個女人,都會在遇見和小梅一樣的經曆後才會一夜成熟,變成一個懂得愛,會愛的女人。我們往往發現,那些愛得最深最真切的人,往往也是愛得最失敗的人。

“愛”也是一種美學。懂得愛的女人,也必定懂得如果讓自己變得更美,隻是這樣的“美”,隻為愉悅自己的身心,與他人無關。太過沉重的“愛”,就與太過奢華的“美”一樣,隻能被高高擺在藝術的殿堂之內供人欣賞,卻難以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懂得讓愛與美適度綻放,是每一個女人在修習美學時,都必須注意的問題。“愛”太重,“美”太甚,都會令人產生一種深深的負罪感,從而不敢接近,不敢觸碰。所以,女人若要修煉氣質,切不可做得太過,自然隨意才是最好的狀態,若是真的將自己修成神一般的人物,反而會令人不願直視,不敢親近。其實,一個女人隻要有能力讓自己活得光鮮、活得快樂,便足以吸引男人的心。

在北大的校友中,曾經流行著一種“8分哲學”。即所有事情,都無須使出10分力氣,隻要8分盡力即可,而剩下的2分力量,則用來養精蓄銳,享受人生。借用這種哲學,女人的“美”也應如此。

一個女人,若是在年輕時便“美”到10分,那麼在今後漫長的歲月裏,她或許再無可能變得更美,隨著年歲的增長,這些昔日的美人便會開始慢慢走向下坡路,最終成為人們眼中的“過氣美人”。

事實上,年輕時隻需稍加打扮與修飾,女人的青春氣息便能自然綻放,人們也自然會欣賞到一種不受歲月約束的隨性氣質。那些在30歲前便要整日費心打扮,甚至花費幾個小時搗鼓臉上皮膚的女子,她們的本心氣質往往被太過濃豔的裝束牢牢覆蓋,反而會失去原本屬於自己的青春之美。

一個習慣用濃妝與華服包裹自己的女人,若是有人問她:“每天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在打扮上,你真的會覺得快樂嗎?”她們大多會做如此回答:“雖然覺得很累,可是我也沒有辦法,每天不化妝,不打扮,我要怎麼出門呢?”

當“美”超越了它應該綻放的尺度時,女人便會被它束縛,成為“美”的奴隸。此時,這種刻意裝扮出的“美”,不但不會令人們感到心情愉悅,反而會因為接觸了大量過度的、不自然的“美”,從而產生審美疲勞。

所以,愛到8分,美到8分,讓人生永遠有繼續前進的可能,才是女人在氣質修煉道路上最應遵從的哲學。如今,當人們翻出數十年前的老照片時,定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便是,每一個最終擁有優雅氣質的女人,在數十年前,都並不是當時最美的女人。那時,這些稚嫩的女孩們,臉上都無不帶著青澀而幹淨的笑容。這樣的女人在年輕時,日後雖無那般驚豔,卻是最懂得綻放青春之美的女人。

一個等待著擁有優雅與氣質的女人,在某個時段就好比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總要在加足了營養與水分後,令其漸漸自然綻放才會顯得更加嬌豔美麗。相反,若是花瓣尚未完全展開,便人為將花骨朵強行掰開,不但不會得到美麗的花朵,反而會連那種“含苞待放”的美都一起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