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分析的基礎上鑒別。即把它們的本質意義和所要說明的問題做一番比較,把與演講主旨相關的留下,不相關的舍去。做到材料和主旨統一,客觀和主觀一致。“大同”可使主旨集中、統一,“小異”可使主旨充實、圓滿。具體方法是:
(1)選用有助於主題的材料。選擇材料時必須考慮它能否有力地支持主題或為主題服務。即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凡是能突出、烘托主題的材料就選用,否則就舍棄。能夠有力支持主題的材料一般包括:演講者自己受感動的材料;演講者親身實踐證明了的材料;聽眾感興趣的材料等。
(2)選用有強“磁性”的材料。所謂材料具有強“磁性”,就是說所選用的材料,一定要有強大的吸引力,像一塊塊磁鐵一樣能吸住聽眾的心。
一般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材料都具備四個方麵的特點:新、實、趣、道。
新——就是要有新人、新事、新成果、新情況,反映新麵貌,講出新“道道”。
實——就是具體、實在,使聽眾能感覺到,而不是空洞抽象的說教。
趣——就是要有趣味。既有動人的情節,能引起懸念,又活潑風趣,具有幽默感。
道——就是要富有規律性、邏輯性,使聽眾感到有條有理,心悅誠服。
(3)選用典型生動的材料。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那些具有鮮明特征和代表性的典型生動的材料,才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表現演講的主題。
(4)選用真實可靠的材料。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一定要是真實的。因為隻有真實,主題才能站得住腳,演講才有說服力。如果材料虛假,或者編造材料,或者選用偶然的、個別的、表麵的東西為寫作材料,就不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麵目,那麼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材料的真實性離不開材料的準確可靠,它包括準確的人物、事件、情節、經驗、時間、地點、數字、引文等等。對寫演講稿所用的材料,必須是經過認真調查、核實過的,如果條件許可。要盡可能多地使用第一手材料,反對那種一味追求“生動”、“吸引人”,而搞所謂“合理想象”、“添枝加葉”的做法。
材料的整理
材料收集完備以後,整理的工夫是絕不可少的。思維是一條鏈條,當中有若幹環節,大至一篇演講的開頭、中間、結尾,小至一句話排列的先後次序,都應講究邏輯性。因此,演講前,不管有沒有講稿,事先都要想一想,說話的中心是什麼,圍繞這個中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怎麼說才能把自己想說的準確地表達出來。如果不動動腦子,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即像俗話所說: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就會使人茫無頭緒,不知所雲。因此,一定要動動腦子,經過一番整理思路的工夫。可以說,演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邏輯思維的能力,要在嘴上說清楚,首先必須在腦子裏把意思想清楚。這就應當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然後通過邏輯思維把表達客觀事物的語言材料加以組織。
挖掘題材的方法
題材,對於演講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它關係到演講的成敗。但好的題材不是信手拈來,而是需要挖掘的。這裏介紹幾種挖掘題材的方法。
深入生活
演講中的感情激發離不開生活基礎,生活本身即是最適合演講的題材。
深入到自己的生活裏,從自己的記憶中去搜尋生活中那些有意義並給你鮮明印象的事情。因為,最為聽眾欣賞的題目,都與某種特定的個人背景有關;
(1)早年與成長的經曆——回憶與家庭、童年、學校生活有關的題目,一定會獲得注意。因為,別人在成長的環境裏如何成功並克服障礙的經過,最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怎能確定別人會對自己童年所發生的事情感到興趣呢?有個法子,多年之後,如果某件事情依舊鮮明地印在自己的腦海中,呼之即出,那幾乎便可保證會令聽眾感興趣了。
(2)個人欲求出人頭地的奮鬥——這是洋溢著人情味的經曆。例如,重敘自己早期為求發跡所做的努力,也能吸引聽眾的注意。你是如何把自己的企業經營得從小到大、日趨強大的?是什麼樣錯綜複雜的各種情況造就了你的事業?告訴聽眾,在這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為了創建事業,你曾遭遇的挫折,你的希望以及你的成功。活生生地描繪一個人的奮鬥過程,這是很好的演講題材。
(3)嗜好及娛樂——由於這方麵的題目依各人所好而定,因此也是能引發注意的題材。說一件純因自己喜歡才去做的事,是不可能會出差錯的;你對某一特別的嗜好發自內心的熱誠,能使你把這個題目清楚生動地交代給聽眾。
(4)特殊的知識領域——多年在相同的領域裏工作,已使你成為這一行的專家。假使依多年的經驗或研究來討論有關自己工作或職業方麵的事情,也可以保證獲得聽眾的注意與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