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艦十二門主炮全部具有發射該類型炮彈的能力,此類未知武器符合‘華夏聯邦‘正在開發中的‘質子武器‘的基本特性。確認該武器為我方情報中的提到過的‘質子撞擊炮‘!”
聽到伊妮亞的這句話後,安德烈亞覺得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雖然以她的年齡還搞不懂質子武器是個什麼鬼,甚至連質子是什麼都不太清楚。但是她的中央電腦可是清楚啊!通過對剛剛爆炸效果的分析,中央電腦幾乎完美的模擬出了敵艦發射的這枚炮彈的全過程。
先不看那坨高大上的數據,反正她也看不懂……就光看對於攻擊效果的分析,敵艦這一炮是示威用的,沒有真的打到她的機體上。但是如果打到了,以炮彈穿透護盾命中第三艦橋為例,鏈式反應會迅速的破壞著彈點半徑五十米左右的大部分納米細胞,也就是她的船體。換句話說,這種無視防禦的“原子級切割”,就算是重裝甲也是不可能完全擋得住的。到時候如果真的被打中,那“安德烈亞·多利亞號”被直接撕成兩半也說不定。
不過這是無視艦體外層的護盾作出的分析。但是加上護盾的話,安德烈亞很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納米護盾在理論上可以很好的防禦這種攻擊。
納米護盾是每一個鐵馭機體都配備有的、一層附著在艦體表麵半米外的透明納米細胞層。這層細胞通過電磁信號互相連接,構建起一層特殊的力場。護盾分為主動模式和被動模式,被動模式就是在受到攻擊時,力場會進行被動防禦;而主動模式則是在力場預判出了被攻擊點後,由構成護盾的納米細胞主動形成適合防禦的陣列,比如加大力場密度或者厚度,使力場形成避彈外形等。因為納米護盾是由成億的菱形納米細胞組成的,而這種細胞又是自由單元,可以隨意依靠磁力懸浮改變排列方式來增強防禦,所以這種裝備又被稱為“納米群蟲”。
之所以說納米護盾可以有效防禦“質子武器”,就是因為護盾的主動模式。如果護盾隻用被動防禦的話,那著彈點周圍幾乎一大半的護盾都會被鏈式反應分解掉,甚至被分解的力場還會對機體造成損傷。
但主動模式下的納米細胞是可以自由排列的,那如果把納米細胞在炮彈爆炸的一瞬間形成一個包裹住炮彈的圓球呢?這樣炮彈造成的鏈式反應就會沿著納米護盾開始蔓延。但是納米護盾也是納米細胞啊,這些機械細胞就像人的頭發一樣,是可以隨時拋棄的。也就是說隻要在包裹住炮彈的一瞬間將那一塊納米蟲群分離出去就好了。這樣造成的護盾損失會降低到最小。
既然知道了對付這種武器的辦法,那安德烈亞也就不那麼害怕了。相反,她開始在意另外一個問題,並且開始興奮起來。
“伊妮亞,你剛剛說這種神馬對撞炮是‘華夏聯邦‘研製的武器是吧?”
“正統王國情報係統中顯示隻有‘華夏聯邦‘具有製造質子武器的技術。對方的大型質子對撞機在很久前就有猜測是為了製造質子武器。本艦判斷敵艦武器為‘華夏聯邦‘製,敵艦為‘華夏聯邦‘所屬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