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驚 蟄 時 節(1 / 1)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轟隆隆”,隨著三月的第一聲驚雷,在泥土中沉寂了一冬的黃鱔、泥鰍等動物紛紛蠕動起來,於是,鄉下孩子們的春天便來臨了。

春天是什麼?春天是孩子們的樂園,是綠色的調色板,是萬物萌動的時節。

從練習簿上扯兩頁紙下來,用圓杆麥秸草紮成“X”形,拴上細絨線,然後滿村莊地狂跑,算是過足了風箏癮;手提著竹藍子,趕上幾隻雛鵝,在綠茵茵的塘埂上、堤壩上挑鵝草,高興時,翻幾個跟頭,豎幾個倒立,滿頭滿臉都是灰土;當夕陽從西邊收回最後一抹晚霞的時候,孩子們哼著沒有歌詞的鄉村童謠,一邊挖著蚯蚓,一邊擺弄著鱔卡和鱔籠子,人們知道,夜間的捕捉工作即將開始。

在村莊的小夥伴中,我是第一個學會捕捉黃鱔的。

把薄鐵皮剪成等腰鈍角三角形,然後釘上眼兒,穿上尼龍繩後,係在木棒上,一個黃鱔卡便做成了。我們每個小夥伴都有二、三十個卡子,夜幕降臨的時候,大家一手拿著自製的手電筒,一手拎著套上蚯蚓的黃鱔卡,尋找合適的水田,然後安插在埂邊上,待夜間十點多鍾,才來捕獲。急性的黃鱔準是最先倒黴,有些時候,往往我前腳剛挪開,便聽到“叭”的一聲脆響,瞧瞧,已有一條黃鱔上卡了,盡管它上下左右地旋轉掙紮,眼睛裏放出驚悸的凶光,但都無濟於事,我笑盈盈地便將其拿下,回家後投放在屋後的小地窯內,蓋上石板,讓它跟同伴們鬧騰去吧!反正不攢足十斤、八斤的,我是不會輕易上市場去銷售的。

下黃鱔卡屬於捕捉黃鱔的初級階段,下過兩月之後,手中積攢點兒錢,上街集買他十個、二十個黃鱔籠,拎在手中,一路上抖來抖去,這才叫風光呢。那年月能比夥伴們多幾個黃鱔籠,就有可能晉升為“魚門”老大或者老二。

鳥槍換炮,玩的就是效果。漸漸地,我那小地窯內的黃鱔越積越多,差不多隔三天就出售一次。每天,東方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正在熟睡中的我,準會聽到母親那愛憐的呼喊,這時我便一骨碌從床上跳下來,揉揉惺忪的眼睛,拎起藍子收籠子去!因為在我心中,還有一個更美好的夢想:多賺點錢,好到新華書店買幾本小人書。

往後的一段時間,我的學習成績開始下降,並出現了遲到和上課打磕睡現象。班主任滿臉憂慮地把我叫到辦公室,誠懇地說:“你是紅小兵連長,又是尖子生,帶頭違反紀律怎麼行?”我囁嚅著:“老師,我錯了……”

購買小人書的夢想破滅了。

春天是個多夢的日子,許多夢境在這裏合成;春天又是個播種的季節,耕耘者總要播下綠色的希翼,人生之旅不能遂願的事情很多,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一顆追求理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