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聚 會 皋 城(1 / 1)

接到六安農校八四屆同學班慶的通知,我及早處理完手中的事情,10月1日下午,直奔六安東方賓館。

時值仲秋,天高雲淡,簇簇菊花,迎風綻放。賓館門前一幅紅色標牌讓人為之心熱:“六安農校八四屆校友聯誼會”,想到馬上將與闊別20年的老同學相聚,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報到處已聚集了一大堆人,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講著,笑著,個個神采飛揚。望著這一張張似曾相識的麵孔,我真有點兒不知所措了。好在20年來,我的顏容變化不大,淮南市的管立宗,省城的唐繼權一眼就認出了我,一聲“老代來了”吸引了眾多的目光,嘩嘩嘩圍上來,握手,拍肩,肥西的童家俊同學還與我玩起了西洋動作——“滿懷抱”,這久違的熱情和衝動,倏然間浸潤著我的全身,給我不算輕鬆的精神世界平添一絲朝氣和活力。遙想當初,我們跨出校門時,正是鮮花綠草般浪漫的年齡,而今,二十年的風風雨雨,二十年的摔打拚搏,誰個沒有滿腹的酸甜苦辣,誰個沒有一些塵封的創業故事?尤其是碰上這個大起大落的改革年代,競爭,生存,發展,生命的發條上得緊緊的,忙碌,成為不可回避的命題,別說外地同學,本地同學幾年也難以見上幾麵。

是日夜晚,五十餘名同學和母校的十名授課老師,在熱烈歡快的氣氛中頻頻舉杯,共敘師生情誼,暢想美好未來,這裏沒有縣長、辦事員之分,也沒有企業老總與雇員之別,你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不必擔心喝醉酒出洋相;你也可以海闊天空地神侃,不遮不掩,說不定會贏來一陣掌聲。大家全然不顧旅途勞累,鬧騰到夜裏一點多鍾。

10月2日一早,我們來到了母校——六安職業技術學院。穿越在過去與現在的時空隧道之間,尋覓著20年前的枝枝節節,心潮起伏。這裏曾經灑下了我們的汗水,也播下了少年的憧憬和夢想,我們高喊著“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的詞句,行走在教室,試驗田,操場,食堂......我們端坐在教室內認真聽課,試驗田裏光著腳板插秧割稻哼著張明敏的歌,球場上揮汗如雨的身影有你有我……參觀了學院,我們又在多媒體會議室內舉行了座談會,鳳台的彥冬鬆同學一席話,令大家動容:“母校給了我們知識,教導我們如何做人,我可以自豪地向母校彙報,我們不論何時何地,都會盡力為母校添光彩……”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10月3日早晨,大家匆匆忙忙上了車子,一改來皋城報到時的從容和悠閑,彼此握著手,手機又響起來,連連說“就回來就回來”,人到中年,如日中天,我們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