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縣裏下派一批專抓扶貧工作的副書記,任期一年,縣經貿委紀檢組長李明被安排到高牛鎮。
高牛鎮黨委書記兼鎮長汪建,是李明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老家又住在一起,如今,雖崗位不同,但交情不減,多數的周末,兩人早早地把手機打給對方,問晚上是否還有其他應酬,弟兄們該聚一聚了,於是,聽筒那邊就傳來快意的笑聲。
組織上是英明的,人們說,汪建跟李明在一起工作,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李明幹得果然很投入。開始的半個月,他在汪建的陪同下,對沿湖六個貧困村,逐村進行調查走訪,親手繪製了扶貧攻堅規劃圖,寫了十多份可行性報告。接著,他又和汪建上市裏、跑省裏,半年過後,居然有半數以上的項目被省、市立項,資金達200多萬元,那天晚上,當他倆送走最後一批項目評估小組之後,兩人都顯得有些激動,汪建的眼裏噙滿淚花……
這年月,信息往往比光速還快。扶貧款上午撥到鎮財政,下午就有好幾個夾著公文包的人,昂首挺胸地走進鎮書記辦公室,不一會,傳來一陣刺耳的斥罵聲。汪建臉色鐵青地走出辦公室,幾個人緊緊尾隨其後,生怕他跑了似的。高牛鎮近幾年拖欠工程款一百多萬元,這些工頭老板,半天時間便知道上麵撥款200萬,怎能善罷甘休?
汪建主持召開了領導班子成員會議,討論以往拖欠的工程款是否償還的問題,表決時,除李明持不同意見外,其他成員齊刷刷地舉起右手,同意付款。李明負氣走出了會議室。
第二天便是星期天。李明一個人待在家裏,心裏很不平靜,他深知用扶貧專項資金償還100多萬元舊債,將會帶來什麼後果;他理解汪建的難處,聽人說,因為鎮政府拖欠工程款,近兩年來,好幾個工頭曾抱著棉被睡在黨政辦的長條凳上,還差點兒把汪建打了。
汪建無奈的目光,沿湖六村破爛的草房,水利設施不配套造成的被淹沒的秧苗…….像電影特寫鏡頭一樣,在他眼前反複浮現,他不由得捶了捶自己發燙的額頭。
他最終還是撥通了分管扶貧的副縣長的電話。
星期一早晨,鎮政府的小汽車破天荒的沒有順便接他上班。他似乎意識到了一點什麼。
這一周,汪建再也沒有同他一起下村。
工作爭議產生,但工作不能停下。李明從同事手中借了一輛自行車,帶著鎮扶貧辦主任,打算沿湖邊一個村一個村落實種草養鵝的事,誰知道,每到一村,村組幹部蜂蝶覓粉般地圍著他轉,催問配套工程何時動工,錢何時撥到村裏,李明搪塞了一陣,自覺語言蒼白無力,便逃難似的跑回鎮裏,剩下的幾個村再也不敢去了。
傍晚,大莊、朱樓兩個村的二十多名群眾,開著手扶拖拉機到鎮政府,給汪建下了最後通牒:一周後再不開工,他們將要到市裏、省裏上訪!
把群眾敷衍走,李明來到了書記辦公室,汪建陰沉著臉,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輕輕地說了聲,你坐,便又繼續埋頭寫他的東西。李明本想同他敞開胸懷敘一敘的,但幹坐了十多分鍾,見汪建沒有那個意思,隻有起身抬步,他感到一陣透心的涼。
數月後,李明又回到了縣經貿委,汪建仍在高牛鎮任書記兼鎮長,與一年前不同的是,兩人的手機再也沒有互通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