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會工程理論與研究方法(4)(2 / 3)

2.社會工程學的基本視角

(1)社會工程學以社會理性人為基本的理論假設。

社會工程學以社會理性人為其研究問題的邏輯起點,社會理性人的行為動機是綜合衡量社會行動的收益與成本的結果,從而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是社會理性人不同於經濟理性人,經濟理性人單純追求經濟效用,社會化程度嚴重不足。社會理性人所追求的收益是多元的,包括物質的、精神的與符號方麵的收益;社會理性人的收益與成本是具體的與變動的,而並非是抽象的,在不同的社會機製設計中其內涵有所不同。正如經濟社會學所認為的那樣,人的社會理性是社會建構的,是曆史的也是具體的,社會工程學進行製度設計的前提就是充分理解具體社會的社會理性特征與程度,在此基礎上,尋求達到社會目標的規則結構。

(2)社會工程以製度變遷的變結構為其基本的製度環境特征。

任何製度設計均是以現存的正式製度與非正式製度環境為前提的,製度環境是機製設計的邏輯起點,即有的製度環境決定人對成本與收益的理解,決定人的經濟社會特性,從而決定機製設計的基本模式與實施效果。機製設計理論以西方較為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為其基本預設,在此基礎上進行機製設計,使理性人在分散決策的基礎上,自動實現製度設計者的政策目標。而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體製的轉型時期,從宏觀上來講,基本的製度環境均處於動態的變遷過程,處於計劃經濟體製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推進過程,製度環境隻具有短期的穩定性,必然導致各種具體製度設計的是一個動態的連續過程,當製度環境變化以後,相應的最優的製度安排也會發生變化。例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下崗”就是我國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過渡性的最優的製度安排,社會工程學正是要以中國社會的變結構特征為前提,尋求一係列的動態的最優的製度安排;或者說在漸進式改革的背景下,涉及政治、社會與經濟製度改革的基本過程設計,以及各階段相應的合理的製度設計。

(3)社會工程以社會文化為重要的決策變量。

從大的方麵看,社會文化表現為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本文側重於精神文化,其主要表現為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準則、習俗與習慣等。社會文化是一個國家與民族曆史發展的凝結與沉澱,在任何一個時點上都是既定的、無法選擇的,社會文化內在的價值準則決定了人的行動模式,以及人們處理人際關係、經濟關係以及社會關係的基本方式,可以看出社會文化構成了社會潛規則的主要內容,直接決定正式製度運行的交易成本,從而影響社會經濟運行效率。社會工程是在既定社會文化的基礎上,為了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而進行的正式規則設計,正式規則的信息效率與激勵相容程度,是正式製度信息激勵模式與社會文化所蘊含的潛規則的信息激勵模式相互耦合的結果,社會文化是社會工程進行製度模式設計的重要的決策變量。從曆史的形成過程來看,社會精神文化具有其形成的客觀的曆史基礎,而從本質上看,社會精神文化具有主觀性。不同地域或國家的社會文化蘊藏著不同的公平正義的理念,決定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張力,從而影響政治製度、社會製度與經濟製度之間的協調程度。在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下成功的製度設計,一直到集體主義文化的中國,往往就會失效,這是由於這一製度設計與中國的社會文化的信息激勵模式是不相容的、相互抵消的。

(4)社會工程以為合理的社會狀態進行規則設計所要達到的目標。

社會工程學是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的,通過製度設計解決社會所麵臨的問題,沒有問題意識就沒有製度設計。一般而言,傳統社會科學將製度劃分為三個大的理想類型,即政治製度、社會製度與經濟製度,政治製度的基本目標是人民民主;社會製度的基本目標是追求社會正義;經濟製度的基本目標是追求經濟效益,優化經濟資源配置。而現實的社會問題卻是複雜的,包括政治、社會與經濟的綜合因素,社會所麵臨的問題可以分為以社會正義為導向的政治問題、以社會公平為導向的社會問題與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經濟問題三個類型。

(5)社會工程學以追求中程理論為己任。

機製設計理論在抽象的前提下,沿用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企圖獲得一般性的規則設計的“一般理論”,將某一曆史文化下的具體理論上升到一般理論,取代其他文化下的規則設計理論與方法,其實質是一種理論殖民化現象。社會工程學以製度經濟學與經濟社會學為基礎,以國家具體的、曆史的社會理性為分析基礎,探討實現社會目標的規則設計方法,具體來講就是研究中國社會文化與變結構條件下的規則設計方法。

@@@四、社會工程視野下規則設計的基本方法

1.基本原則

(1)帕雷托改進原則。

社會工程學視野下的規則設計實際上側重於對原有規則的調整,而不是抽象條件下尋求最優規則。任何規則的調整與設計,都會利弊並存,隻要調整規則的利大於弊,這種調整與設計就是帕雷托改進;如果有若幹方案均利大於弊,則選擇社會經受較大的改革方案,屬於帕雷托改進。

(2)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約束下信息維度減小原則與激勵相容改進原則。

社會工程學視野下的規則設計也要滿足信息維度減小原則與激勵相容改進原則,更好的規則與原有的規則體係或備選的方案相比,在運行過程中必然有較小的信息維度與更好的激勵相容程度。而信息維度減小原則與激勵相容原則並非是抽象的,而是受到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約束,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通過影響誠信水平與共享價值,製約信息維度與激勵相容程度,從而進一步影響規則設計與選擇。

(3)動態分析原則。

動態分析原則包括兩個方麵:一是縱向的動態分析原則,即從縱向來看,規則設計師一個連續的動態過程,基於人的有限理性,具體的規則設計隻是階段性的合適結果,不可能是最優結果;二是橫向的動態分析原則,從橫向來看,在每一時點上都有多種製度同時發生變革,變遷中的製度之間是相互製約的,在進行規則的調整與設計時,既要考慮既定的製度環境,還要考慮變遷之中各種製度的協調與匹配問題。

2.主要思路與方法

(1)以歸納方法為主,規範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

社會工程學以社會理性人為基本預設,主要探討變結構條件下規則設計與製度匹配問題,基於問題的複雜性,社會工程學認為最優規則並非完全能夠依靠邏輯推理獲得,而要對現實狀況的歸納與實證,或在原有製度的動態調整過程中得到,最優的規則並非是唯一的,而是一個動態連續的過程,即使有這樣的規則,也是難以發現的。實際的做法是,先進行新製度的移植與試驗,根據所出現的問題,在歸納分析的基礎上,進行規則的再造與設計,最後大範圍推廣。“經濟特區製度”與“家庭聯產責任製”等製度的成功實施,都是符合這一基本思路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