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社會工程理論與研究方法(4)(3 / 3)

(2)原有規則的邊際調整法。

機製設計理論以信息傳遞或處理無效、激勵不相容為基本預設,因為新製度經濟學的結論是,如果信息完全,則任何製度都是等價的。也就是說對於所有現實問題,都存在信息不對稱與激勵不相容,信息不對稱的程度不同,就需要不同的製度規則。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製度都不是完全的,都有改進的空間。社會工程學認為,人的理性是極其有限的,有時甚至是很無知的,規則變動與設計的過程是動態的、分階段的,下一階段的規則設計要受到上階段既定規則的製約,而且還要受到社會曆史文化的約束,在每一個決策點上,隻能根據現有的多重約束條件,在原有製度的基礎上,進行邊際上的糾錯與調整,尋求更好的製度安排。我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戶籍製度的改革,先是逐步取消與戶籍相捆綁的各種利益,然後修正相關條款進行製度設計,放寬戶籍遷移的條件,使戶籍製度表現為動態的調整過程。

(3)製度的協調分析方法。

從橫向來看,社會的整體變遷伴隨著各種製度的動態調整,變遷中的製度具有相互影響與相互製約的關係,製度的協調分析法就是通過製度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尋找影響整體變遷的瓶頸製度,改革瓶頸製度,使整體製度變遷穩定協調。如果某一製度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或障礙,引發了較多的社會問題,此製度便是瓶頸製度。社會工程學認為,雖然從理論上講所有的製度都不是完全的,但並不是說所有的製度都能夠設計與調整,有些製度改進是可設計的,有些則是不可設計的,在能夠設計的製度中也不是同時設計,而是有先後次序,包括:其一,製度變遷協調度的診斷,運用量化指標判斷製度之間的匹配性;其二,診斷瓶頸製度;其三,對瓶頸製度進行再設計,使整體製度協調變遷。

(4)社會文化與意識形態約束下的規則設計的基本模式。

製度是“能約束行動並提供秩序的共享的規則體係”(Dimaggio and Powell,1991),那麼製度必然是共享價值的外在體現,任何具體的規則都是內在價值準則的外化。由此推論,如果要進行規則設計,首先要重塑新的共享價值觀,價值觀的共享程度越高,新規則的交易成本就會越低,社會目標與個體目標的不一致程度就會越小,新規則的設計的障礙越小,實施就會越容易。其次,在共享價值觀的基礎上,結合製度環境與其他約束條件,設計新的規則體係,實現社會目標。鄧小平通過重新界定社會主義的本質,開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業;中國文化中對結果平等的偏好導致了新勞動法的出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共享信念,使“985工程”、“211工程”出台。

@@@五、社會工程學對中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意義

1.從社會科學到社會工程學的重大意義

以往的社會科學認為社會現象極其複雜,社會科學以解釋世界為己任,重在探討社會現象的“是什麼”與“為什麼”;而社會工程學則以變革社會世界為目標,以解決現實的社會問題為己任,重在研究社會問題的“怎麼辦”、“如何解決”。在我國社會結構迅速變動過程中,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正是由於社會結構與社會製度的變動而產生,社會工程學認為在既定的人的行為模式的條件下,製度安排失誤是社會問題的根源,而製度安排或社會機製是可調整的或可設計的。通過規則的調整與設計,解決麵臨的社會問題。社會工程學是社會領域的應用技術,是對社會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綜合運用,具有重要的學科地位。

2.在宏觀層次上,社會工程學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規則支持係統

社會工程的基本理念不僅僅是製度重於技術,更重要的是認為這個重於技術的製度與規則是包括可以人為設計與調整的部分,通過這部分製度與規則的設計影響人的自由決策方式,從而實現經濟社會協調與可持續發展。在現階段,建設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是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目標,但如何實現這一宏偉目標,我們不可能等待著一目標能夠自動實現,社會工程學認為,要實現這一政策目標,需要設計與之匹配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的具體製度。

3.在中觀層次上,社會工程學為各級政府的製度設計提供理論指導

社會工程理論在許多經濟社會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包括醫療改革、教育體製改革、金融體製改革等等,雖然信息不對稱、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一致是這些領域的改革所麵臨的重要方麵,但由於這些製度改革的社會目標並非是單純的效率性,還要考慮社會公平,而對社會公平的認識隻能是曆史且具體的,社會工程理論比經濟機製設計理論更具有適用性。社會工程理論的另一個更重要的應用領域是政治體製改革。隨著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政治體製改革勢在必行,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標是社會民主與正義而非效率,社會曆史文化決定了人民的民主觀念與民主意識。社會工程更強調機製與規則設計的曆史文化與意識形態約束,有助於把握政治體製改革的方向,通過設計合理的製度安排來穩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社會工程學啟示我們,這些製度的改革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政治製度、經濟製度與社會製度的改革必須滿足動態協調原則,才能最大限度降低製度變遷的成本。

4.在微觀層次上,社會工程學為企業與社會事業改革提供合理的製度方案

委托――代理理論作為機製設計理論的一個具體應用實例,已經受到我國學術界的深切關注,並且已經在經濟改革的許多方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委托――代理理論主要考慮激勵相容的問題相比,機製設計理論提供了更具一般性的框架。而社會工程學啟示我們,機製設計理論隻能給我們提供國企改革的基本參考係,中國企業改革製度的設計並非是照搬西方的公司治理結構,而要結合中國的文化觀念與意識形態。文化觀念、意識形態與規則設計是相互製約、相互決定的,文化觀念與意識形態影響人的行為模式,是規則設計的重要的約束條件;同時,文化觀念與意識形態通過約束“搭便車”行為,改變規則的信息傳遞維度與激勵形容的程度,也是規則設計的內生變量,從而決定規則設計的基本模式,故國有企業改革隻能是中國特色的。另外,社會工程理論啟示我們,國有企業改革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過程,每一部的改革方案隻能通過對原有製度的邊際調整而獲得,不存在一個一勞永逸的改革方案。從橫向來看,國企改革、農村改革與戶籍製度改革是相互影響的,需要統籌考慮。

參考文獻:

[1]田國強:《經濟機製理論:信息效率與激勵機製設計》,載《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2期。

[2]田國強:《激勵、信息及經濟機製設計理論》,載《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第一集)》,商務印書館1989年版。

[3]羅傑?邁爾森:《博弈論:矛盾衝突分析(中譯本)》,於寅、費劍平譯,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4]王宏波:《社會工程的概念與方法》,載《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5]王宏波:《社會工程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6]張順:《多重視角中的公共政策與公共政策分析》,載《理論探討》2004年第3期,第84-88頁。

[7]Dimaggio and Powell,in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nizational Study,edited by Walter W。Powell and Paul DiMaggio。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1.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