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世事亂心(2 / 2)

“下去吧。”史浪用疲倦的聲音說道。

潤蒼藍如蒙大赦,輕輕退了出去。

史浪心裏也不好過,這事搞的他很不好辦,隻要這群人能確認是這兩人之中一人或者就是他兩人所謂,史浪自然有辦法查處真相。很簡單,那就是嫣然的讀心術,想當年,嫣然還隻是人級,而且這讀心術還不怎麼熟悉,就能把意誌堅定的史浪給陰了一把,何況如今嫣然已經是破開玄功後,再次修煉到了天級八品呢?對付一個還隻是地級六七品的家夥那還不是手到擒來?隻是,對付他們好辦,可是,要是現在對付他們了,難逃天下悠悠之口,即使讓他們順利成親,在成親之後出手,也難免被人說成公報私仇。所以史浪現在很彷徨,現在才知道,一旦自己要真的管起事來是多麼的煩惱。

反正就這麼煩惱著,再看向這篇報告,上麵寫道:這一年期間,張問天不斷地向靈珠公主示愛,求婚的次數更多有二十二次之多,最後一次求婚是在五天前,出人意料的是,靈珠公主居然答應了。然後就擬定了婚期。史浪看的很糊塗,這讓他心亂如麻。第二天的時間就到來了。

史浪剛用過早善,吏部一位官員就來拜見。

這位官員叫馮正風,吏部一位二品官,進來後對史浪跪首道:“王爺,臣有一惑,多年都難以解答,今日打擾王爺,求王爺能賜臣答案。”

史浪也來了興致,要說這些大官,可都是在某一方麵有特長的人物,而這馮正風史浪還是很了解的,在跟隨史浪之前,他也是一位仕途不得誌的文豪。為什麼說是文豪而又不得誌呢,因為他的文章出類拔萃,可是就是考不上進士。而且他的思想很有進步意義。有點像唐朝的杜甫,史浪甚至相信,要是他沒有被重用,幾百年後,他的文章,他的詩詞也絕對如杜甫一般,讓後來人對其感歎不已。這樣的一位大儒,多年都搞不清楚的問題到底又是什麼呢?

史浪笑道:“起來吧,說說你的疑惑,我們共同探討探討。”

馮正風道:“謝王爺。”然後站起身來,繼續說道:“臣想討教為什麼周幽王時期各諸侯開始不聽天子號令。”

史浪正色道:“馮大人何故如此一問?史書上不是說的很明顯嗎?”

“這正是臣想問的。”馮正風麵色不變。

“周幽王寵幸妃子,為博紅顏一笑,烽火戲諸侯。那是對褒姒太過寵幸了。馮大人明知顧問,難道覺得孤也如周幽王一般?”史浪很不高興。

“臣不敢,臣想問,若是太過寵幸妃子對國家會有哪些影響,又當如何處理。”馮正風麵色嚴肅。

“太過寵幸妃子,會導致親戚當朝,無能之人禍國亂政。處治之法自然是嚴肅朝綱,親戚之人可享富貴,卻不能入朝為仕。對妃子之所提之意見僅供參考,卻不能盲目順她之意,不能讓其幹擾朝政。馮大人,你是在懷疑本王對**管教不嚴?”

“臣自知臣之罪不可饒恕,可是臣卻不得不冒死進諫。王爺自知**之禍,為何還要放任**安置親戚之人當居朝廷要置?臣素來覺得,自三皇五帝到如今,聖明之主誰也不及王爺,文治武功王爺可謂是冠古爍今。可是王爺,如果**不嚴,妄加為親戚之人在朝謀上官職,國之危已不遠矣。”馮正風說完就使勁地磕頭。他沒有運玄功附體,此時他隻是一位普通老者,幾下就磕的頭破血流。

史浪見之心也不忍,道:“好了,起來吧。”

馮正風卻道:“王爺,臣死有何足惜?隻要王爺鎮住朝綱臣百死猶榮。”

史浪道:“好了,好了,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孤到西方短短一年時間如何就讓朝綱不穩了?”

馮正風道:“王爺,在這一年之內,王後向淩天城內安插親戚之人十三人,而這十三人連帶進入朝中的有三百多人,王爺,淩天城所管轄下官員一共才三千餘人,王後一脈就占據了十分之一啊。”當然馮正風所說的官員是除軍隊之外的,軍隊史浪曾說過,除了新招的人,要安插將領必須要自己點頭。馮正風說的痛心疾首。

史浪閉上眼睛,心中歎道:懂怡是多麼純樸的女人,她怎麼可能會做出這些事?必定是她的父母兄弟在她麵見胡言亂語。史浪睜開眼睛,道:“你且回去吧,這事我知道了,切記,不要對任何人提及此事。”說完,把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塊玉佩交與馮正風,又道:“敢進諫說王後壞話,怎麼看,你都是一個忠臣,此玉賜予你,以後無論何事你皆可直言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