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857年經濟危機(2 / 2)

1848年至1858年,美國建成的鐵路約達33,000公裏,超過了其他國家所建鐵路的總和。而英國在40年代的建設熱潮中,所鋪設的鐵路卻隻有8,000公裏。美國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按道理應會帶動其冶金業的大發展,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而且,這一時期,美國生鐵產量長期停滯不前,棉紡織業的增長速度也不快。與此同時,鐵軌、生鐵、機車、棉布和其他英國製成品的進口卻增長得十分迅速,英國產品充斥美國市場阻礙了美國冶金業和棉紡織業等當時的重要工業部門發展。

隨著危機的爆發,美國的銀行、金融公司和工業企業大量倒閉。1957年秋,靠空頭支票、出口信貸生存的進出口商首先大批破產,繼之,銀行紛紛倒閉。一度同紐約爭奪全國金融中心地位的費城,幾乎全部銀行都停止支付。隨後,紐約63家銀行中62家遭到擠兌而停止支付。貼現率上升到60%-100%。鐵路公司的股票價格跌去85%-87%。金融危機迅速蔓延至英國,英格蘭銀行將貼現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10%。破產銀行和有價證券共損失達8000萬英鎊,危機造成的全部損失則高達25000-30000萬英鎊。在德國的貿 易中心漢堡,曾因信貸貿易而異常繁榮的交易所一片混亂,數以百計的銀行和工商企業倒閉,貼現率提高到12%。法國情況稍緩和。從1856年到1858年間破產事件12030起,動產信用公司股票價格下跌64%,達姆斯塔特信用銀行股票價格下跌一半,法蘭西東方鐵路公司股價下跌三分之一。歐洲破產公司的債務總額高達7億美元。

(三)危機的惡果

危機暴露出的損失充分說明,從1854年到1857年的繁榮是靠金融投機支撐的。一旦金融係統崩潰,實業必將以更大規模破產。1857年12 月英國的工業產值下降了一半,但存貨卻增加了。紡織工業、冶金工業、煤炭工業都大規模停工、減產,物價急劇回落。美國的冶金工業和紡織工業減產20%- 30%,鐵路建設工程量縮減一半,造船量減少四分之三。每周運煤量減少15000萬噸,許多煤礦關閉,煤價大幅度下跌。美國農業這回也損失慘重,由於俄國小麥的競爭,歐洲糧食本已過剩,又加上美國小麥豐收,播種麵積擴大,結果糧食價格急劇下跌。在西部,糧價下跌了60%-70%,90%以上的農民無力償還 債務。國內工業品市場進一步縮小。有意思的是,在1857年上半年,美國還再次降低了鐵和紡織品的進口稅,從而加劇了國內工業的困境。

由於競爭力弱,法國的生產和貿易縮減情況也比英國更嚴重。鐵路建設縮減三分之二以上,生鐵價格不斷跌落,至1864年跌去一半。絲紡織工業出口額減少 7500萬法郎,價格跌去30%-40%。小麥價格跌落一半,農民苦不堪言。德國也難以幸免。至1857年底,棉紡織工業產量即下降28%,生絲產量減少 24%。到1858年,棉紡織品下降了42%,呢絨出口下降15%,亞麻布出口下降了82%。在產量減少的同時,價格直線下跌。生絲價格二年之內跌去 25%。

危機使工人饑寒交迫。1857年11月,曼徹斯特45000名工廠工人有1萬多人失業,18000人半失業,此外還有成千上萬家庭工業中的失業工人。同期,金屬加工中心謝菲爾德工人的工資總額同比減少三分之二。從1847年到1857年,英國棉織品的出口從2330萬英鎊增加到3910萬英鎊,而國內消費量卻從2150萬英鎊減少到1710萬英鎊

1857年經濟危機波及麵很廣,之後,爆發了美國的“南北戰爭”。其後,奴隸製的消滅、宅地法的實施、重工業的發展,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