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寫字樓的白領都麵臨著吃飯難題,頓頓吃快餐沒營養,天天吃小炒夥食費又太高,久而久之,“拚飯”成了某些白領一族的午餐方式。每天中午8~10人一起到附近的飯館點菜,每人開銷10~20元,就能品嚐到一大桌菜肴,既經濟又豐盛。
這是時下“拚客”一族生活的真實寫照。拚車、拚房、拚吃、拚玩、拚購等“拚”消費已成為都市青年人的另類時尚,“愛‘拚’就會‘贏’”似乎已成為當今不少都市青年的生活理念。“拚”的項目幾乎覆蓋了人們的衣、食、住、行。隻有想不到,沒有‘拚’不到。“拚”現象無處不在,同學之間“拚”吃一桌菜肴,鄰居之間“拚”用一條寬帶網線,朋友之間“拚”卡消費一定額度換取精美禮品,興趣相投者還可“拚”遊節約旅途成本……
“拚”消費以大家組合去做同一件事為特征,目的是共同負擔原本一個人負擔的消費。這和通常說的“AA製”很相似,所不同的是“拚”客通常以網絡為媒介。
據調查顯示,“拚”客族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成都等大中型城市,以青年白領、學生人群為主,他們時尚卻不奢侈,他們認同“花錢少,辦事多”的生活方式,期待用最小的經濟成本追求全方位的品位生活。
社會學專家分析,大中型城市起始地之間距離相對遙遠,人們生活節奏相對較快,生活成本高,客觀上使消費者有了“拚”的需求,加上網絡的普及,使具有相同行為目標的夥伴們很容易快速建立聯係並聚集在一起,以上主客觀因素為“拚”客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條件。
而“拚”客族的壯大,不僅僅是青年人消費觀念的變化,更是傳統人際交流方式的變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不憚於和陌生人打交道,他們不滿足於在熟人之間尋找同質資源,更樂意通過發展陌生夥伴來拓展自己的交往圈,獲得新機會。
拚客族的發展,反映了青年人對人的尊重、善意、接納和信任,是建設和諧社會最需要的道德資源,是一種特殊的民間互助形式,它突破的是人際間的防範,收獲的是善意溝通,進步的是社會文明。
同時“拚”消費符合中國人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營造了理性且節儉的消費文化,在強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這種消費方式,能達到多贏,值得提倡;但另一方麵,由於“拚”客大多為陌生人,選擇“拚”的對象時須謹慎。
隨著都市“拚”客一族逐漸發展壯大,他們在營造節約消費文化的同時,也給城市公共管理提出新的課題。
如:“拚”房雖為租房者節省開銷,卻由於市場監管力度不夠,滋生了安全隱患;“拚”飯時,有時會遭遇一些“拚”客趁吃飯間隙借去洗手間而溜走,逃離付費;對於“拚車”,沒有運營許可證的私車車主,通過“拚”車獲得“燃油費補貼”,其行為類似於非法營運,擾亂了出租車行業的正常秩序,且一些問題難以回避: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雙方應各負什麼責任?如果遇上一個不良車主或者不良乘客,“拚”車者的權利又如何得到保障?
法律專家認為,“拚”網對於“拚”客填寫的個人信息缺乏核實能力,一旦發生矛盾,“拚”客難覓蹤影。專家建議,絕大部分的“拚”行為可以在雙方認可的情況下簽訂協議,來規避口頭約定可能導致的權利矛盾;至於風險比較大的“拚”消費,“拚”客可購買“意外險”。
警方則提醒廣大“拚”客,由於大多數“拚”消費屬於隨機行為,“拚”客在“拚”消費時容易誤入陷阱,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謹防懷有不良企圖的人打著“共同消費”的旗號進行欺詐。
聰明用卡的招數
現在可以說是卡片滿天飛的時代,每個人的錢包裏都能掏出幾張銀行卡。不過,銀行不會白給你提供服務,他們給你一張卡,就要收取相關的費用。因此,聰明用卡極其重要,這裏,就教大家幾手聰明用卡的招數。
一、銀行卡收年費後,家庭用卡的聰明做法
1.家庭賬戶盡量統一在一家銀行
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可以享受銀行的貴賓服務,如招商銀行的財富賬戶在5萬元以上就免收管理費;工商銀行20萬元以上就可以有理財金賬戶服務;建設銀行的VIP客戶可以免收借記卡年費;等等好處隻有集中財力才可以享受。
2.家庭用卡采用一戶、一借記卡、一貸記卡的用卡模式
所謂一戶,就是一個存款賬戶。把家庭的定期存款,大額活期存款都轉在這個賬戶上,由於賬戶不被經常動用,也不用在ATM機上取現,因此隻持軟卡即可,相應的借記卡銷掉,省去一筆年費支出。一借記卡,也就是家庭最重要的“理財卡”。一般建議由家庭主要理財成員的工資卡擔任,讓這張卡盡可能承擔大部分的結算功能,比如水、電、煤支付、還貸、保費支出等。
一貸記卡,也就是信用卡。該卡專門拿來刷卡消費,不放存款,因為存款不計利息。同時把貸記卡與借記卡關聯,定期劃賬還款,避免逾期產生罰款。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你刷卡消費動用的是自己的免息透支額度,你可以額外得到一筆存款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