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別人給你東西,如果你特別想要就千萬不要拒絕。二、生病可以不用上學。
關於第二點我一直從一年級堅持到高三,而現在不再堅持,不是因為我幡然悔悟決定奮發向上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了(不是我不想為祖國出力,而是中國人太多了,根本不需要我的微薄小力)而是因為上大學之後所有的課都是想上就上,同樣的句式還有不想上就不上。
上小學後我便渴望長大做一個高尚的人民教師,但我想做老師的原因一點也不高尚,我隻是覺得拿著教鞭站在講台上揮舞很威風,而且還可以強迫那些強迫我上學的老師的不想上學的孩子上學。這個願望在三年級班主任將我們全體趕出教室後更強烈了。當老師多好啊!丟給你一堆作業,在不許你說話的同時自己躲在辦公室嗑瓜子,品茶,不厭其煩的討論今年流行哪個款式的衣服,什麼時候長工資,如果碰巧在後窗戶看見你張嘴了,罰站,罰寫字,罰掃地......花樣不斷翻新。
隨著《還珠格格》的熱播,做老師的願望逐漸被編劇夢想占據,並孜孜不倦的進行創作。第一段敘述男女主人公身世,不是皇子公主就是少爺小姐,第二段偶遇,第三段經曆一番生死磨難兩人產生感情,第四段喜結良緣。後來發現悲劇更能賺取眼淚便狠狠心將男主人公或女主人公弄死。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創作後發現自己天賦有限,便將興趣轉向考古,幻想自己背個背包獨自一人行走於埃及或西藏。那時我最崇拜的人是我們班一個女生,她瀟灑的拍拍屁股去北京闖蕩。但當我知道她去北京隻帶回一套地攤上的衣服時便開始鄙視她。後來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全班同學都開始鄙視這個不守校規,沒有“道德觀念”的女生。該女生同我們打起持久戰,對我們的鄙視視而不見,但最終寡不敵眾初二就退學了。
如果將“我想見小四”都算做願望的話,那我的願望就如天上的星星一樣璀璨。
上了高三之後忽然所有的願望都消失了,隻剩下一個:考北師大。實際上這個願望也是幾經周折才確定下來的,先是山東大學,後是南開,在高考前夕才決定考北師大,但估完分後又改成北林,分出來後最強烈的願望是補習,但幻想終究是幻想。現在我整天坐在某大學的某幢公寓樓的某個房間的某張小床上繼續幻想,盼望老天爺開眼讓我的哪個願望碰巧可以變成理想。
我的脆弱的意誌讓我再一次改變了願望。
兩個月前,我強烈的想要去上海找盜版書商,冒某位大家的名出幾本書。
但馬克思告訴我,一切要從實際出發。
於是我決定先從零開始,為我的上海之行賺點路費。
於是我決定擺個流動盜版書攤,今天去這所大學明天去那所大學。
但我的親愛的同學們告訴我,擺攤也要有資金的。
於是我的理想再次上升為幻想。
或許我真的將一事無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