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采買(1 / 1)

到了鎮上,先找了家繡莊把張杏給的東西賣了,五個絡子,三文錢一個,賣了十五文,兩方手帕,本是十五文一方,因為繡工精細,老板就多給了兩文錢,統共四十七文錢。

一看老板為人大方,張秋雅想到姐姐讓自己打聽的事情,張秋雅就仔細打量起這家店來,不到二十平方的一個小店,櫃台上堆放著各種布料,後麵牆壁上掛著的是各種各樣的手帕和絡子,牆拐角的地方開了一扇門,打了簾子,後麵應該是老板自己住家的地方。

店鋪中間擺了一張圓桌,上麵放有茶水和點心,看樣子是供客人休息的地方,除了櫃台麵,剩下的兩麵牆上掛滿了各種男女,還有孩童的衣裳。

張秋雅仔細看了下,這些成衣的款式類似於唐朝時期的襦裙,多以綾羅綢緞為料,這一類應是比較貴的,也有一些比較普通的,棉布的,素色,沒有任何花紋點綴,式樣也比較簡單,就是普通的交領襦裙,這種款式一般都是一些普通農婦穿的。

想想自己在現代的時候,古裝劇也看了不少,若是自己能把樣式畫下來,再改良改良符合這個朝代的風格,會不會也能賣錢,但是那樣得先攢夠銀子買布料,再交給姐姐和娘做出來拿來寄賣,應該可行。

老板看眼前的小姑娘賣了東西也不忙著離開,反而站在店裏打量了起來,難免有幾分好奇。

“小妹妹,你可是還有什麼需要的?”

張秋雅這才回過神看著老板,這家店的老板是個三十左右的婦人,張秋雅來賣東西的時候,就笑得溫和,並沒有因為她是小孩子而輕視,反而多給了兩文錢,而且從她眼裏,張秋雅並沒有看到任何不耐和嫌棄。

“老板,是這樣的,我娘在家身體不好,我姐姐平日要照顧她還有幼弟,不能出來做活,您這裏有沒有繡活可以帶回家做的?”

老板笑了笑,原來是想給自己姐姐找些事做,可是她這裏的東西,都是有固定的繡娘在做,也不好再換了別人。

“小妹妹,我這裏的活兒,都是有固定的繡娘在做的,貿然換人,不太好。”

張秋雅本就沒怎麼抱希望,因為她之前也了解過,一般城裏的繡莊都有專門的繡娘的,雖然會收一些絡子和手帕之類的小物件,但這樣外接的繡活很少的。

“不過,你可以繡了東西放在我這裏,我幫你帶著賣,隻收一成的寄賣費,繡工好的話,我也能收下,你看這樣可行?不光是手帕,其他的東西也可以。”

張秋雅聞言心中一動,居然真的可以寄賣。

“謝謝嬸子。”

就這樣,張秋雅買了一些布料和各種繡線,又花了二百四十文,除了剛才賣東西得的四十七文,倒去了一百九十三文錢,看著沒剩多少的錢,真是肉痛啊,給老板道過謝後,張秋雅就去了雜貨鋪。

買了一些調料,想著劉氏毫無血色的臉,又買了一些紅棗,看到旁邊的麥芽糖,咬咬牙,也買了一些,又跑去賣豬肉的地方買了點板油,花了兩文錢買了幾個骨頭回去熬湯。

就這樣,帶出來的半兩多銀子,就沒剩多少了,由於東西太多,八歲的張秋雅犯愁了,該怎麼拿回去是個問題,最後,還是跑回雜貨鋪給老板家借了個背簍,好在老板人不錯,問了問張秋雅家在哪裏,便把背簍借給她,說好下次來鎮上時歸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