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雖說是為了皇後的事情前來,卻也是不著急的,她知道自己的兒子脾性,若是上來直接就因著此事責問皇帝必定會讓皇帝心內不愉。
“皇兒近日國事繁忙,甚少去永壽宮瞧哀家了,哀家這心裏甭提多難受了,想著國事為重,不能因為哀家這老人一點顧念兒女的心思,不顧著江山社稷,埋怨著皇兒。”太後並沒有她本身說的那麼年老,反而精神不錯,一身竹青色的錦襖更顯得人氣質頗佳。
皇帝聽太後這麼說,也明白了太後的意思,後宮當權這麼多年,太後也不是泛泛之輩,雖說有些事情比不上男子,但是虛與委蛇卻是比皇帝還要強上好幾倍。
“母後言重了,國事再忙也總是有時間去看母後的,百善孝為先,若是因為這國事而不能盡孝,恐怕這天下人對衍兒也會頗有微辭。”皇帝的話,聽在皇後的耳朵裏,心中立刻熨帖了不少。
“皇兒這話說的,哀家倒是不好意思為著哀家自己個兒耽誤皇兒的正經國事了。哀家就是想,皇兒若是能有個一兒半女的,趁著我的身子骨還硬朗,還能替皇兒照看著,到時候也不怕皇兒不來瞧哀家了。”太後說完笑著看著皇帝,眼神慈愛。
皇帝知道太後的意思,他心底明白自己是不能接著太後的話說下去,這話若是說下去,恐怕皇後這事情就徹底沒有他能控製的權利,於是開口說道:“母後玩笑了,衍兒當以國事為重,子嗣之事還需緣分,可遇而不可求。”
皇帝說著見太後想要開口說些什麼,別接著說道:“母後這個時辰前來,想必還未用過早膳,皇後這裏小廚房做的早膳可是非同一般,禦膳房的可比不上,正好今日無甚大事,母後便陪著衍兒在此用膳可好?”
皇帝說話的時候滿臉的笑意,讓人看著便覺著舒心。
太後見皇帝已經說到這個份上,便知道話題暫時無法進行,想著自己來的急了一些,尚未用過早膳,不如趁著用膳的時間再與皇帝細說。
“如此甚好,哀家也好久沒有吃過皇後宮裏小廚房做的點心了,哀家現在還記著玉元宵的味道,還真是令人回味,趕巧了,唐圓啊,吩咐小廚房給哀家做一份玉元宵,哀家當成早膳一起用了。”似乎這玉元宵的名頭真是不少,連太後對皇後宮中的玉元宵也是念念不忘。
聽著太後如此說道,皇帝想皇後的事情算是暫時岔過去了,隻要他能讓太後在上朝前沒有機會說出那些話,那這事情,對他來說,就還有轉機。
“唐圓,聽見沒有,趕緊去吩咐小廚房給母後做玉元宵,讓宮人將準備好的早膳熱了再給朕呈上來。朕要與母後一起在此用早膳。”唐圓領命,吩咐宮人將桌子上的皇帝一口未動的早膳撤到小廚房,這才自己親自去了小廚房吩咐宮人為皇帝和太後準備早膳。
皇帝的早膳定是不能自己隨意熱了了事,皇帝雖說如此吩咐,他卻不敢那麼做。唐圓讓小廚房的宮人做了一模一樣的早餐,然後又呆在一旁,看著小廚房裏皇後從相府裏帶來的廚娘做玉元宵。
唐圓一時半會兒也回不來,李太醫自從太後來了之後還沒有來得及說話,這會兒工夫,李太醫才向太後行禮:“微臣參見太後娘娘,太後娘娘福壽永享。”
“不必如此多禮,李太醫平身。”太後仿佛這個時候才發現李太醫的存在,語氣裏的意味讓李太醫不安起來。他是按照太上皇和太後的吩咐去做的,盡力保護皇後腹內的龍胎,並不曾有何異心,太後的態度突然讓他捉摸不透。
“微臣謝太後恩典。”既然太後的態度不明,他自己也不好再說些什麼,李太醫行禮之後便默默的在一旁站定,眼觀鼻,鼻觀心,似乎忘記了他有一位病人仍需要治療。
黎姝默默的在心底豎了一個中指,這群人,他還是個病人好不好,把一個病人晾在這裏,用膳的用膳,裝木頭的裝木頭,簡直,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