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節 綠珠傳(1 / 3)

《綠珠傳》是北宋樂史所作的一篇傳奇,見於《琳琅秘室叢書》。樂史(930—1007),字子正,撫州宜黃(今江西宜黃)人,文學家,地理學家。著有《太平寰宇記》,還編纂了筆記小說《洞仙集》、《廣卓異記》等書。此傳記述了西晉時期美女綠珠的離奇經曆:綠珠是西晉豪富石崇家的一名歌伎,因美貌善舞而得寵。“八王之亂”中,權臣孫秀向石崇索取綠珠,為石崇所拒。不久,石崇陷罪被逮,綠珠墜樓自殺。

綠珠者,姓梁,白州博白縣人也。州則南昌郡,古粵地,秦象郡,漢合浦縣地[1]。唐武德初,削平蕭銑[2],於此置南州,尋改為白州,取白江為名。州境有博白山,博白江,盤龍洞、房山、雙角山、大荒山。山上有池,池中有婢妾魚[3]。綠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豔。粵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為珠娘,生男為珠兒。綠珠之字,由此而稱。

石崇為交趾采訪使[4],以真珠三斛致之[5]。崇有別廬[6],在河南金穀澗[7],澗中有金水,自太白源來。崇即川阜置園館。綠珠能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者,漢妃也。漢元帝時,匈奴單於入朝,詔王嬙配之,即昭君也。及將去,入辭,光彩射人,天子悔焉,重難改更。漢人憐其遠嫁,為作此歌。崇以此曲教之,而自製新歌曰:“我本良家子[8],將適單於庭[9]。辭別未及終,前驅已抗旌[10]。仆禦流涕別,轅馬悲且鳴。哀鬱傷五內[11],涕泣沾珠纓[12]。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貯於穹廬[13],加我閼氏名[14]。殊類非所安[15],雖貴非所榮。父子見淩辱[16],對之慚且驚。殺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願假飛鴻翼[17],乘之以遐征[18]。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19]。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1]“白州博白縣”至“漢合浦縣地”句:古代稱西起廣西、東至浙江的沿海地區為“百粵”。秦時南方沿海括入版圖,設“象郡”,轄今廣東西南部、廣西東南以及越南南北部地區。前111年,漢武帝設合浦郡,治所在今廣西合浦。《漢書·地理誌》載,合浦郡轄五縣,無博白縣。《讀史方輿紀要》言,博白屬合浦郡。南朝梁置南昌縣,故治在今廣西博白縣南。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平蕭銑,設“南州”,六年改為“白州”,後改為“南昌郡”,後又改為白州。宋初有一段時間稱此地為“白州南昌郡”。

[2]蕭銑(xiǎn):南朝梁宣帝曾孫,始任隋朝羅川縣令,大業末年叛隋,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被平滅。

[3]婢妾魚:魚名。今名“亂鯽”。

[4]石崇為交趾采訪使:石崇(249—300),字季倫,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縣東北)人,官至衛尉卿。“八王之亂”時被趙王倫所殺。交趾:漢郡名,晉稱“交州”,轄境與秦象郡略同。采訪使:唐代初期派朝官分赴各地訪察州縣吏治及民情,也稱“巡察使”、“按察使”。晉無此官,石崇沒做過“交趾采訪使”。

[5]斛(hú):量器名。也是容器單位,古代以十鬥為一斛。

[6]別廬:本宅外另建的園林遊息處所。

[7]金穀澗:地名,在洛陽西北。

[8]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

[9]適:往,至。單於:漢時匈奴稱其君長為單於。

[10]前驅:前導,也就是導引的人。抗:舉。旌:旗的通稱。

[11]五內:五髒(zànɡ)。後又泛指內心。

[12]珠纓:串珠的纓絡。

[13]穹廬:蚫帳。

[14]閼氏(yānzhī):匈奴君主的正妻。

[15]殊類:不同的類別。這裏指匈奴與漢族是不同的民族。

[16]見:被。

[17]假:借。

[18]遐(xiá)征:遠征,飛向遠方。

[19]屏(bīnɡ)營:惶恐的樣子。

崇又製《懊惱曲》以贈綠珠。崇之美豔者千餘人,擇數十人,妝飾一等,使同視之,不相分別。刻玉為倒龍佩,縈金為鳳凰釵,結袖繞楹而舞[1]。欲有所召者,不呼姓名,悉聽佩聲、視釵色。佩聲輕者居前,釵色豔者居後,以為行次而進。

趙王倫亂常[2],賊類孫秀使人求綠珠[3]。崇方登涼觀,臨清水,婦人侍側。使者以告,崇出侍婢數十人以示之,皆蘊蘭麝而披羅縠。曰:“任所擇。”使者曰:“君侯服禦,麗矣。然受命指索綠珠。不知孰是?”崇勃然曰:“吾所愛,不可得也。”秀因是譖倫族之[4]。收兵忽至,崇謂綠珠曰:“我今為爾獲罪。”綠珠泣曰:“願效死於君前。”崇固止之,於是墜樓而死。崇棄東市[5],時人名其樓曰綠珠樓。樓在步庚裏,近狄泉。狄泉在王城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