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為宋代傳奇小說。作者不詳。收入陶宗儀《說郛》卷三十八,亦見顧元慶《顧氏文房小說》,均不題撰者姓名。清代陳蓮塘《唐人說薈》題曹鄴作,似即根據文後跋語而有此說。魯迅《稗邊小綴》則認為傳後無名氏跋文“亦偽”,故仍“次之宋人著作中”,選入《唐宋傳奇集》。
梅妃,姓江氏,莆田人[1],父仲遜,世為醫。妃年九歲,能誦二《南》[2],語父曰[3]:“我雖女子,期以此為誌。”父奇之[4],名之曰采。開元中[5],高力士使閩、粵,妃笄矣[6]。見其少麗,選歸侍明皇,大見寵幸。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幾四萬人,自得妃,視如塵土。宮中亦自以為不及。妃能屬文[7],自比謝女[8],嚐淡妝雅服,而姿態明秀,筆不可描畫。性喜梅,所居欄檻,悉植數株[9],上榜曰“梅亭”[10]。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11]。上以其所好,戲名之曰“梅妃”。妃有《蕭蘭》、《梨園》、《梅花》、《鳳笛》、《玻杯》、《剪刀》、《綺窗》七賦。
是時承平歲久,海內無事,上於兄弟間極友愛,日從燕閑[12],必妃侍側。上命破橙往賜諸王。至漢邸,潛以足躡妃履[13],妃登時退閣[14]。上命連宣,報言:“適履珠脫綴,綴竟當來[15]。”久之,上親往命妃。妃拽衣迓上[16],言胸腹疾作,不果前也[17]。卒不至。其恃寵如此。後上與妃鬥茶[18],顧諸王戲曰:“此梅精也。吹白玉笛,作驚鴻舞[19],一座光輝。鬥茶又勝我矣。”妃應聲曰:“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20],萬乘自有心法[21],賤妾何能較勝負也。”上大喜。
[1]莆田:地名。在今福建省。
[2]二《南》:《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周南》、《召南》之合稱。其中不少作品稱頌女德。下文梅妃父為梅妃取名曰“采”,即《召南》篇名。
[3]語(yù):告訴。
[4]奇:意動用法,“以之為奇”、“認為……特異”。
[5]開元:唐李隆基(玄宗)年號(713—741)。
[6]笄(jī):指女子成年。《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屬(zhǔ)文:寫作,謂連綴字句而成文章。屬:連接。
[8]謝女:東晉時謝安的侄女謝道韞,女詩人。
[9]悉:都,全。
[10]榜:本義是匾額。這裏作動詞用,“題匾額”。
[11]夜分:夜半。
[12]燕閑:宴飲安閑。
[13]潛:偷偷地。躡:踩。
[14]登時:立即。
[15]綴:縫合。
[16]迓(yà):迎接。
[17]不果:事與預期不相合的稱“不果”。果:成為事實。
[18]鬥茶:比賽烹茶技術之優劣。亦作“鬥茗”。
[19]驚鴻舞:三國時曹植《洛神賦》用“驚鴻”一詞形容美女的體態。這裏因用作舞蹈名稱。
[20]“調和四海,烹飪鼎鼐”句:古人常以“調和鼎鼐”比喻治理國家。鼎:古代的烹飪工具。鼐:大鼎。
[21]萬乘(shènɡ):據周製,天子地方千裏,出兵萬乘。諸侯地方百裏,出兵千乘。故以萬乘稱天子。乘:一輛車四匹馬為一乘。
會太真楊氏入侍,寵愛日奪,上無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以方之英、皇[1],議者謂廣狹不類[2],竊笑之。太真忌而智,妃性柔緩,亡以勝[3]。後竟為太真遷於上陽宮[4]。後上憶妃,夜遣小黃門滅燭[5],密以戲馬召妃至翠花西閣[6],敘舊愛,悲不自勝。繼而上失寤[7],侍禦驚報曰:“妃子已屆閣前[8],當奈何?”上披衣,抱妃藏夾幙間[9]。太真既至,問:“梅精安在。”上曰:“在東宮。”太真曰:“乞宣至,今日同浴溫泉。”上曰:“此女已放屏[10],無並往也[11]。”太真語益堅,上顧左右不答。太真大怒曰:“肴核狼藉[12],禦榻下有婦人遺舄[13],夜來何人侍陛下寢,歡醉至於日出不視朝?陛下可出見群臣,妾止此閣以候駕回。”上愧甚,拽衾向屏複寢曰:“今日有疾,不可臨朝。”太真怒甚,徑歸私第[14]。上頃覓妃所在,已為小黃門送令步歸東宮。上怒斬之。遺舄並翠鈿命封賜妃[15]。妃謂使者曰:“上棄我之深乎?”使曰:“上非棄妃,誠恐太真惡情耳。”妃笑曰:“恐憐我則動肥婢情[16],豈非棄也!”妃以千金壽高力士,求詞人擬司馬相如為《長門賦》[17],欲邀上意。力士方奉太真,且畏其勢,報曰:“無人解賦。”妃乃自作《樓東賦》,略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