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中山狼傳(1 / 3)

《中山狼傳》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寓言小說,作者是明朝的文學家馬中錫。馬中錫(約1446—約1512),字天祿,號東田,故城(今屬河北)人,曾任刑科給事中、大理右少卿、兵部侍郎等職。馬中錫長於散文,文章橫逸奇崛,成就頗高,以《中山狼傳》最有影響。今存其子馬師言所編《東田漫稿》六卷和清康熙時鄉人賈棠所刊《別本東田集》十五卷。

《中山狼傳》寫東郭先生以“兼愛”之心救狼,險被狼所害,說明對像狼一樣的惡人絕不能講仁慈或抱任何幻想。思想寓意深刻,情節曲折生動,給讀者以很強的感染力。

趙簡子大獵於中山[1],虞人導前[2],鷹犬羅後,駭禽鷙獸應弦而倒者不可勝數[3]。有狼當道,人立而啼[4]。簡子垂手登車[5],援烏號之弓[6],挾肅慎之矢[7],一發飲羽[8],狼失聲而逋[9]。簡子怒,驅車逐之,驚塵蔽天,足音鳴雷,十裏之外,不辨人馬。

時,墨者東郭先生[10],將北適中山以幹仕[11],策蹇驢[12],囊圖書[13],夙行失道[14],望塵驚悸。狼奄至[15],引首顧曰[16]:“先生豈有誌於濟物哉?昔毛寶放龜而得渡[17],隋侯救蛇而獲珠[18],龜蛇固弗靈於狼也。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處囊中以苟延殘喘乎?異時倘得脫穎而出[19],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20]。敢不努力以效龜蛇之誠[21]!”

先生曰:“嘻!私汝狼以犯世卿[22],忤權貴,禍且不測,敢望報乎?然墨之道,兼愛為本[23],吾終當有以活汝,脫有禍[24],固所不辭也!”乃出圖書,空囊橐,徐徐焉實狼其中[25],前虞跋胡,後恐疐尾[26],三納之而未克[27],徘徊容與[28],追者益近。狼請曰:“事急矣!先生果將揖遜救焚溺,而鳴鑾避寇盜耶[29]?惟先生速圖!”乃跼蹐四足[30],引繩而束縛之,下首至尾[31],曲脊掩胡[32],猥縮蠖曲[33],蛇盤龜息[34],以聽命先生。先生如其指,內狼於囊[35],遂括囊口[36],肩舉驢上,引避道左[37],以待趙人之過。

[1]趙簡子:即趙孟,春秋時晉國大夫,名鞅。趙、韓、魏三家分晉後,趙孟在其領地上建立起家國。中山:古國名,今河北定縣一帶。

[2]虞人:古代掌管山澤、苑囿、田獵的官。

[3]駭禽鷙獸:凶猛的飛禽走獸。鳥之凶猛者稱鷙,凡性之凶猛者也可稱“鷙”。

[4]人立中啼:像人一樣立著嚎叫。

[5]垂手登車:從容上車。垂手:手下垂,從容不迫的樣子。

[6]援:拿起。烏號:古代良弓名。《淮南子·原道》:“射者扞(張)烏號之弓。”一說:“黃帝得道,乘龍而上,其臣援弓射龍,欲下黃帝,不能也,於是抱弓而號。”因名其弓為“烏號”。

[7]肅慎:古族名,古時居於我國東北地區。周武王、成王時曾進貢該地的矢、石,因有“肅慎之矢”之稱。矢:箭。

[8]飲羽:形容箭射入極深,連箭尾羽毛都不見了。飲:吞沒。

[9]失聲:忍不住叫出聲音。逋(bū):逃跑。

[10]墨者東郭先生:信奉墨學的東郭先生。東郭:複姓。

[11]北適:往北邊去。適:往。幹仕:謀求官職。幹:求。

[12]策蹇(jiǎn)驢:趕著跛足的驢子。策,本指鞭子,此處作動詞,指用鞭子趕。蹇:跛足,行走艱難。

[13]囊:口袋,文中用作動詞,即用口袋裝著圖書。

[14]夙(sù)行:清晨趕路。失道:迷路。

[15]奄(yǎn)至:突然到來。

[16])引首:抬起頭。顧:看。

[17]昔毛寶放龜而得渡:毛寶,東晉時陽武人,字碩貞,官至豫州刺史。《搜神記》載,毛寶任豫州刺史時,有軍士獻白龜,他放歸江中。後來,他打了敗仗,投江逃命,雖身披鎧甲,卻不沉溺,覺水下有浮物托引他前進,登岸視之,原是那隻白龜。

[18]隋侯救蛇而獲珠:隋,西周時的古國名。《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據高誘注,隋國國君曾見一條大蛇受傷,就給它敷藥,後來這條蛇銜來一顆名貴的大珍珠送給他,因此稱“隋侯之珠”。

[19]脫穎而出:穎,錐子尖。脫穎而出,猶穎脫而出,《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戰國時毛遂曾說:“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意謂將來顯露頭角,正如口袋裏的錐子的尖端露出頭來。此處指脫離災難,日後重新出頭。脫穎:顯露頭角。

[20]生死而肉骨:意謂使死者複生,使枯骨長肉。此指中山狼對東郭先生表麵上感恩圖報之辭。此處“生”、“肉”作動詞解。

[21]效龜蛇之誠:仿效龜蛇的誠心,報答恩情。

[22]私汝狼以犯世卿:為著包庇你這狼而冒犯大貴族。世卿:指趙簡子。春秋時,各國大都由一個或幾個大貴族掌握政權,世代傳襲,故稱“世卿”。私:包庇。犯:冒犯。

[23]兼愛:指墨子提出的愛無等差的思想。

[24]脫有禍:設使有禍。脫:倘或,或許。

[25]空囊橐(tuó),徐徐焉實狼其中:空出口袋,慢慢地把狼裝進袋裏去。徐徐焉:慢慢地。實:裝入。

[26]前虞跋胡,後恐疐尾:前麵擔憂踩壓著狼頷下的垂肉,後麵又怕壓著狼尾巴。虞:擔心。跋:踩。胡:頷下的肉。疐(zhì):踐壓。《詩經·豳風·狼跋》:“狼跋其胡,載疐其尾。”毛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疐其尾,進退有難。”

[27]三納之而未克:裝了多次,都沒有裝進去。克:成功。

[28]容與:從容不迫。此處“徘徊容與”指躊躇不決,動作遲鈍。

[29]先生果將揖遜焚溺,而鳴鑾避寇盜取:揖遜救焚溺,在救火、救溺時還打躬作揖地講究禮貌。鳴鸞避寇盜:逃避強盜時,卻像平時那樣駕著車,響起叮叮當當的鈴聲。此兩句比喻人遇事不分緩急、迂闊害事。鑾:係在馬勒上的鈴鐺。

[30]跼蹐(jūjí):蜷縮,彎曲。

[31]下首至尾:把頭彎到下麵尾巴處。

[32]曲脊掩胡:彎著脊梁掩蓋著頦下的肉。

[33]猥縮蠖(huò)曲:像刺蝟那樣團著身體,像尺蠖(一種爬蟲)那樣彎曲。

[34]蛇盤龜息:像蛇一樣盤起來,像烏龜一樣縮進頭項。

[35]內:同“納”。《孟子·萬章》:“若己推而內之溝中。”

[36]括:紮緊。

[37]引避道左:躲避在路旁。引避:退避。《後漢書·章帝記》:“帝嚐敕侍禦史司空曰:‘方春所過,無得有所代殺,車可以引避,引避之。’”

已而簡子至,求狼弗得,盛怒,拔劍斬轅端示先生,罵曰:“敢諱狼方向者[1],有如此轅!”先生伏躓就地[2],匍匐以進[3],跽而言曰[4]:“鄙人不慧,將有誌於世,奔走遐方[5],自迷正途[6],又安能發狼蹤以指示夫子之鷹犬也!然嚐聞之,‘大道以多歧亡羊’[7]。夫羊,一童子可製之,如是其馴也,尚以多歧而亡;狼非羊比,而中山之歧,可以亡羊者何限?乃區區循大道以求之[8],不幾於守株緣木乎[9]?況田獵,虞人之所事也,君請問諸皮冠[10]。行道之人何罪哉?且鄙人雖愚,獨不知夫狼乎?性貪而狠,黨豺為虐[11],君能除之,固當窺左足以效微勞[12],又肯諱之而不言哉!”簡子默然,回車就道。先生亦驅驢兼程而進。

良久,羽旄之影漸沒[13],車馬之音不聞。狼度簡子之去已遠[14],而作聲囊中曰:“先生可留意矣,出我囊,解我縛,拔矢我臂,我將逝矣[15]。”先生舉手出狼。狼咆哮謂先生曰:“適為虞人逐,其來甚速,幸先生生我[16]。我餒甚[17],餒不得食,亦終必亡而已。與其饑死道路,為群獸食,毋寧斃於虞人[18],以俎豆於貴家[19]。先生既墨者,摩頂放踵[20],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21]?”遂鼓吻奮爪[22],以向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