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馮勰(1 / 3)

本篇選自《夜譚隨錄》卷三。小說通過馮勰之口,揭示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及小人物的悲哀。

華亭汪瑾[1],年五十餘,潦倒都門[2],未離席帽[3],頗倦[4]。值秋風起[5],鱸膾興思[6],買舟南下。候放閘,泊武城故縣之西[7]。日薄暮[8],方苦岑寂[9],驀見一小奚奴[10],汗走而至,投一刺曰[11]:“家主人馮二官奉謁。”閱名紙[12],稱鄉眷晚生馮勰[13]。素昧平生[14],自分老而貧[15],至親良友,交臂且不相識[16],那複有強來親近者?疑其錯誤,璧不受[17],奴曰:“老翁非鬆江汪姓耶[18]?”曰:“然。”曰:“然則不錯也。”遂馳去。

俄而馮至,鮮衣新帽,年約三旬[19],揖讓登舟[20],執禮甚謙謹[21],以潞礐四端為賀[22]。自稱:“山西人,將之揚州就一相識為上官橋巡檢者[23]。知兄歸鬆江,願附便舟,未知肯容納否?”汪察其人樸厚,許之,馮拜謝。奴乃攜被[24],委諸船艙[25]。夜間相敘,汪曰:“兄西人[26],弟南人,何為稱鄉眷也?”馮曰:“祖貫鬆江[27],鼎革後[28],入籍汾陽[29],名紙稱鄉眷,不忘本也。”汪曰:“胡為不仕[30],負此壯年[31]?”

馮曰:“是有命焉[32],不可強致。行賄累萬矣[33],終無成就。初甚抑鬱,後遂釋然。蓋轉念才如襪線[34],拆之無寸長。仕必屍位[35],如曰為貧而仕,則弟固富於資者。於彼於此,一無足取,故甘為布衣耳[36]。兄不見江東獨步之王文度乎[37]?苟守誌不出,則弱冠重名[38],當終身不隳[39],何至倒置手板[40],貽誚後人[41]?”汪歎曰:“兄言是也,賄且不官,況無金行賂如弟者,欲不棄擲,得乎?”馮曰:“賄賂行而無門可入,非世路之難,正皇朝景運之隆,英才用世之秋也[42]。故行賄非難其人,受賄之難其人也;非行賄受賄之難其人,惟不受賄之難其人也。世之衰也,一變而為請托[43],更變而為賄賂[44],寒畯之士遺於野矣[45],廝役之賤升於朝矣[46]。廉介者黜[47],貪墨者進矣[48]。甚之,臣賂其君,崔烈博司徒矣[49];君賄其臣,子明從封禪矣[50]。習俗移人[51],賢者不免,下焉者又何冀乎[52]?兄際盛世[53],而不見用[54],命也,與貧何尤焉[55]?”汪深佩其言,牢愁頓減[56]。自是朝夕晤對,相得益歡[57]。

[1]華亭:原為三國吳陸遜封邑,唐天寶十載割昆山海鹽嘉興地置華亭縣,以地有華亭穀而名。曆代因之,公元1914年改淞江縣,屬江蘇省。

[2]潦倒:蹉跎失意,形容衰頹。

[3]席帽:以藤蓆為骨架編成的帽,取其輕便,相當於後來之笠。此句說他貧困。

[4]倦遊:泛指生活漂泊潦倒。

[5]值:遇。

[6]鱸膾(lúkuài)興思:意謂懷念故鄉。《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翰)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便歸。”鱸膾:以鱸魚作的膾。

[7]泊:停船靠岸。武城:縣名。屬山東省。戰國時趙邑,趙平原君勝封東武城,即此。漢置東武城縣,屬清河郡。晉太康中去“東”字。

[8]薄暮:接近日落,傍晚。

[9]岑(cén)寂:冷清,寂寞。

[10]驀:突然。奚奴:本指女奴,後通稱男女奴仆為“奚奴”。

[11]刺:名貼。

[12]名紙:名片。古代發明紙以前,削竹木以書姓名,故謂“之刺”,或稱“名刺”。後改用紙書,稱“名紙”。

[13]鄉眷:鄉裏。晚生:舊時官場上後輩對前輩的自謙之稱。

[14]素昧平生:從來都不相識。昧:不了解。平生:平素。

[15]分(fèn):認為。

[16]交臂:兩人以臂相交。形容對麵。

[17]璧:人有饋贈,不受而還之曰“璧”。這裏指退還名片。

[18]淞江:府,縣名。元至元十五年,改原華亭府為淞江府,治所在華亭縣。清屬江蘇省。公元1914年,改華亭縣為淞江縣,仍屬江蘇省。今屬上海市。

[19]三旬:三十歲。

[20]揖讓:賓主相見的禮儀。

[21]執禮:指對人的禮節。

[22]潞礐四端:潞州(今山西長治)產的絲織品四匹。

[23]巡檢:官名。明清時,凡鎮市、關隘、距縣城遠的大抵設巡檢分治,為縣令的屬官。

[24](pú)被:以包袱裹束衣被。

[25]委:放置。

[26]兄:此用於同輩相稱。

[27]貫:原籍世代居住之處。

[28]鼎革:指改朝換代或重大的改革。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這句指明清易代。

[29]汾陽:縣名。今山西汾陽縣。

[30]胡為:為何,何故。不仕:不做官。仕:做官。

[31]負:辜負。壯年:古時以三十歲為壯,稱三四十歲壯盛時期為“壯年”。

[32]有命:命中注定。

[33]行賄:賄賂。

[34]襪線:宋·孫光憲《北夢瑣言五》載:“韓昭仕蜀,……粗有文章,至於琴、棋、書、算、射法悉皆涉獵,以止承恩於後主。時有朝士李台暇曰:‘韓八座事藝如拆襪線,無一條長。’”後因謂藝多而無一精者為“襪線”。

[35]屍位:如屍之居位,隻受享祭而不做事。

[36]布衣:庶人之服。也作為平民的代稱。

[37]江東獨步:晉王坦之,字文度,弱冠有重名,時人為之語曰:“江東獨步王文度。”

[38]弱冠:古時男子二十成人,初加冠,體還未壯,故稱“弱。後泛稱年少為弱冠”。

[39]隳(huī):毀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