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年間,西北突厥興兵侵擾大唐邊界。唐王李世民命當初征東的平遼王薛仁貴掛帥,統兵三十萬征繳。
怎奈,此次西征不必當年征東。一路上山險水惡且不說,關關寨寨更是遍布異人,使得薛禮屢遭難題。幸虧薛仁貴之子世子薛丁山奉師父雲蒙山水簾洞王禪老祖之命,迎娶了寒江關元帥樊洪之女,樊氏梨花為妻。樊梨花幼隨黎山聖母學藝,不僅刀馬純熟,而且精曉兵法。自從回歸大唐幫了薛仁貴不少忙。
隻是因為:昔年樊洪因為在突厥倍受排擠,為了保全合家性命將幼小的女兒樊梨許配給了白虎關元帥楊虎之子楊藩為婚。樊梨花年長到十二歲的時候獲悉此事。性情剛烈的樊梨花至死不從,隻鬧得父女反目。樊梨花萬般無奈隻好離家出走。沿路上巧遇突厥的宦官為突厥狼主選美,見樊梨花年紀雖小,卻出落得清麗可人,心生歹念強搶與她。璧山弟子薛鬱蓮正好從這裏路過,拔劍殺了宦官把他救了下來。帶著她到黎山紫霞宮拜見黎山聖母,老聖母見她是個有誌氣的女孩兒,十分喜歡,就把她收留在紫霞宮,並教授她文韜武略。等到樊梨花長到十七歲時已經出落得玉貌仙顏,如一塵不染的月宮仙子一般。老聖母偶然造訪雲蒙山水簾洞之時,見王禪老祖座下有一位弟子相貌俊朗,器宇軒昂,腹有大才。老聖母十分喜歡。一問才知道,此子名喚薛丁山。是大唐平遼王薛仁貴之子。聖母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徒兒終老在青燈黃卷之下,便和王禪商議將她許配給薛丁山。王禪自然喜不自勝,欣然同意。因此,薛丁山和樊梨花才奉了師命下山,一來幫助大唐平定外亂。二來結為夫婦。熟料,樊洪父子因為這件事意外的送了性命。薛丁山便因此對樊梨花心生嫌隙,多次橫挑瑕疵,和樊梨花幾番失和始終沒能成就夫妻。讓樊梨花心灰意冷,灑淚離開唐營,回了寒江關。
薛仁貴西征到白虎關的時候不幸為國捐軀,唐軍再次遭遇重挫。李世民沒辦法,和軍師徐茂公,魯國公程咬金商議再三,命薛丁山去寒江關請樊梨花回大營。薛丁山萬般無奈,隻好三下寒江關,曆盡波折最終請出了樊梨花。李世民命樊梨花金台拜帥,繼任薛仁貴之職總攝三軍,率軍繼續西征。樊梨花果然不負重望,巧妙布兵一戰成功,巧取了白虎關。唐軍進駐白虎關之後,出榜安民,著百姓修養生息。
這是西番地界一個百年不遇的多雨的夏天。自從進入四月連綿不絕的雨水便時大時小地下個不止。
連綿的雨水致使西進的道路十分泥濘。不僅影響了大唐三十萬大軍繼續西進兵出三關征繳突厥的進程,更導致軍營之中給養供給緊張。唐王李世民再三權衡之後隻好降下了一道旨意,命令三軍將士暫且駐紮在白虎關外修養生息。等雨季過去,道路通暢再行出兵征討突厥。
樊梨花雖然出任三軍司命的時間並不太長,心思縝密地她卻發現軍隊的編製之中存在著許多弊端,而且由於連年戰爭致使許多營哨之中的人數多寡不一。正是由於存在著這些弊端,才嚴重影響了大唐軍隊整體作戰能力的發揮。樊梨花便想趁著不能進兵的機會下大力氣徹底整頓整頓。